• 16阅读
  • 0回复

荣获第五十七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莫扎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28
第6版()
专栏:美国通讯

荣获第五十七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莫扎特》
张亮 杜昌炽
由美国派拉蒙制片公司摄制的影片《莫扎特》获得了第五十七届“奥斯卡金像奖”。这部影片上映以来,影院门口经常大排长龙,报刊、电视争相评介,真可说是轰动了美国影坛。
《莫扎特》是一部风格独特的传记片,它摆脱了编年史的局限,而以洗练的手法,引人入胜的情节占据了观众的心。整个影片描写的是奥地利宫廷音乐家安东尼奥·萨利埃里如何从羡慕崇敬到嫉妒、陷害当时享有“乐圣”之称的莫扎特的故事。影片以倒叙的形式展开:
1823年,即莫扎特死后三十二年,久负盛名的奥地利宫廷乐师安东尼奥·萨利埃里已是风蚀残年,在一家老人院自杀获救,然后在一个年轻的神父面前叙述自己背叛上帝、陷害莫扎特的往事。
萨利埃里是一个意大利小商的儿子,由于他极赋音乐天才,加上勤奋努力,终于成为当时奥地利帝国的宫廷乐师。他红极一时,自命不凡,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上帝”竟创造了一个莫扎特,才华在他之上。
此时,莫扎特在音乐方面已卓有成就,除一般公演外,也到宫廷演出。萨利埃里首次听到莫扎特的音乐时,惊叹为“上帝的声音”。好奇和羡慕驱使他前去参加一个盛宴以探查这个“四岁写奏鸣曲,五岁写交响曲,十二岁写第一部歌剧”的音乐奇才莫扎特。当他溜进宴会厅正想偷食美味佳肴时,忽听一阵轻佻的笑声,使他不得不躲在餐桌之后,看是何人。原来是莫扎特跟他的女友康斯坦丝在地上玩猫捉鼠的游戏。这时,他看到的是一个自负、行为放荡的莫扎特。他惊奇地喊道,“天使之音,竟出自一个浪子之手!”然而在听过了莫扎特的几次演奏之后,萨利埃里不得不承认:莫扎特的确是一个音乐天才,自愧不如。可是,萨利埃里的这种自惭心理很快地转化为嫉妒和愤怒,他猛地将耶稣蒙难像投进火炉,决心与魔鬼一起毁灭这个“放荡不羁”的音乐天使。
萨利埃里陷害莫扎特采取的办法是精神折磨与身体上的摧残。直到莫扎特已重病不起,他还说,“我绝不能忍受他就这样倒下去”,他还频频催促莫扎特继续写作歌剧《魔笛》。最后,莫扎特这个稀世奇才,在穷困潦倒、心力交瘁的情况下,悲惨死去。
影片结尾,编导者独具匠心,人们从银幕上看到莫扎特这样一个伟人死后的凄凉情景:一辆破旧的马车载着莫扎特的尸体,寥寥几个送葬者行进在灰蒙蒙的凄风冷雨之中。
当马车和送葬者停下以后,僵直的莫扎特被扔进了墓穴,然后一锹一锹的灰色泥土撒向莫扎特的尸体。萨利埃里伫立雨中,表情木然,……
《莫扎特》这部影片是根据1979年伦敦国家剧院演出的舞台剧改编的。改编者是编剧彼得·谢菲尔和导演米洛斯·福尔曼。据说,他们在改编过程中取得了一致谅解,即抛开史实,让整个故事按照艺术规律发展。因此,电影《莫扎特》中莫扎特和萨利埃里以及其他角色,严格地说都不能完全算真实的历史人物。美国音乐杂志《欢呼》甚至明确指出,影片《莫扎特》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尽管如此,这部影片仍然为美国绝大多数观众所欢迎。
影片长达两个半小时,但由于情节紧凑,编排得当,演技高超,使人看后回味无穷。此间报刊评论说:“《莫扎特》既是音乐片,又是传记片,也是剧情片,是一部好莱坞式的第一流影片”。(附图片)
图为影片中的莫扎特正在创作。
本报电视照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