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来自大洋洲的文化使者——记新西兰皇家芭蕾舞团在北京演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29
第6版()
专栏:

来自大洋洲的文化使者
——记新西兰皇家芭蕾舞团在北京演出
本报记者 梁平 陈伟元
初春的北京,对首次访华的新西兰皇家芭蕾舞团的艺术家们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可是,他们暂时不去观赏北京的美景和名胜,下飞机的第二天就投入了紧张的排练。首席主要演员特雷莫尔告诉记者:“我们得知要来你们国家演出,感到十分激动和兴奋。为了给出访作准备,我们一直在抓紧排练。我们的首要任务是通过艺术交流加深彼此的了解和友谊。你们的名胜古迹来不及仔细参观了,等演出完后再说吧。”
新西兰芭蕾舞团是由临时侨居新西兰的丹麦著名舞蹈家保尔·耐特于1953年创建的。成立初期,全团仅有七名演员和一名钢琴家,很少在剧场登台,常常是驾驶着卡车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经过三十多年的苦心经营,该团终于确立了在舞蹈界的地位。1984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授予该团“皇家”桂冠。新西兰总理戴维·朗伊称该团为“新西兰表演艺术界的旗手和典范”。
新西兰皇家芭蕾舞团这次给中国观众共带来七个短的剧目。这些剧目故事生动,取材广泛,风格迥异。该团除保持了丹麦派风格外,还博采众长,注意体现民族风格。短剧中有自己创作编导的民族题材的剧目,如《毛可》、《猎人》,也有由外国名著名剧改编的舞剧,如《浮士德》、《美丽的多瑙河》、《魔童》等。
中国观众从他们的表演中可以欣赏到欧洲的古典芭蕾舞,也能领略到具有现代风格的舞剧。他们的表演热情奔放,幽默诙谐,刚柔并济。主要演员和芭蕾大师的表演更是深沉细腻,注重内在,以情动人,博得全场喝采。
《毛可》这个短剧是新西兰皇家芭蕾舞团根据毛利族的传说创作的。毛可,在毛利语中,意为文身术。该舞剧今年3月9日才在惠灵顿首演,相隔半个月就被带到北京上演,让中国观众有机会先睹为快。
《毛可》的故事是:尼瓦莱卡从阴间来到人间旅行,与玛道拉相爱,结为夫妻,她从此留在人间。一次玛道拉出于嫉妒打了她,她便离开丈夫回到阴间。玛道拉追悔莫及,到阴间去找妻子,在那里第一次见到文身术。最后夫妻重归于好,回到人间,还带回文身术和装饰品的编织法。这个舞剧的强烈的戏剧效果,象磁铁一般吸引着观众。
引人注目的是,在《美丽的多瑙河》一剧中扮演“小女儿”角色的是一名中国的小女孩。这里面有一段小插曲:新西兰皇家芭蕾舞团来到北京后,就提出要邀请一位有舞蹈基础的中国小女孩担任一个角色。最后,北京舞蹈学校业余舞蹈训练班刚满七岁的学员孙元娜应邀参加演出。经过几天的排练和演出,芭蕾舞团的艺术家们都夸她聪明,十分喜爱她。小元娜呢,一点也不拘谨,和新西兰叔叔阿姨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该团副经理古德温向记者倾吐了这次来华演出的感想。他说,“我们能在胡耀邦总书记访问我国前夕造访贵国,意义非同寻常。芭蕾舞是一种没有文化障碍的国际语言,能和观众直接见面、交谈。我们希望中国观众能和我们一同欣赏、了解新西兰的文化艺术,也希望我们能成为文化使者。”(附图片)
图为新西兰艺术家演出具有古典芭蕾舞风格的《美丽的多瑙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