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立志做东西方戏剧艺术的桥梁——访英国著名演员周采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3-30
第6版()
专栏:英国通讯

立志做东西方戏剧艺术的桥梁
——访英国著名演员周采芹
本报记者 李云飞
周采芹,这是在英国戏剧界享有很高声誉的名字。她是我国已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先生的女儿。
不久前我们在伦敦西区她的寓所里访问她时,她正忙于整理到中国去的行装。这是她第二次去中国了。1981年至1982年间,她曾在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导演莎士比亚的《暴风雨》。这次是应邀参加纪念周信芳先生的活动。访问中,她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1953年,她十六岁时只身来到英国。她的父母亲由于周信芳先生在解放前的痛苦经历,不希望她当演员,但她却从小就认定自己是演戏的。她一到英国,就考上了英国皇家戏剧学院。从五十年代末开始,她演出的踪迹遍及英伦三岛,还到过美国和欧洲、亚洲的一些国家。她的舞台经历很广,演过许多戏剧、电影、电视剧,担任过各种角色,并且还从事教学、导演和灌制唱片等工作。早在1960年,她就和英国著名导演劳伦斯·奥立佛同台演出。她演唱的《早安,东京》,是1964年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题歌。1972年,她在电视剧《斗争的主题》中饰演王光美。当时的《星期日泰晤士报》认为,由于她的出色演出,观众对王光美产生很大的同情,她也被推选为“最佳电视女演员”。1977年,她在古希腊大悲剧作家爱斯库罗斯的三部曲《俄瑞斯太亚》中饰演加米农之妻克里泰墨斯特拉时,英国戏剧界的评论称她的演出是“卓越的”,把这个角色演活了。1980年,她在美国脱夫茨大学阿伦纳剧院导演乌戈倍蒂的《欲岛罪恶》一剧,参加了美国大学戏剧节的演出。卓越的舞台艺术也使她赢得了声誉。1961年,她成为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会会员。1973年,她的名字列入了英国出版的《世界妇女人名录》,并因有显著成就而获得证书。《英国电影》、《观众之友》等书也都对她作了介绍。至于报纸、杂志的评论那就更多了。她让我们看的其中一年的剪报就装满了一个手提箱。
作为在中国出生并长大的妇女,在西方的戏剧艺术领域取得这样的成就,这是很不容易的。周采芹很有感触地说:“在这个社会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要比别人做得更好才行;作为一个女人,我要比男人做得更好才行。难啊,要奋斗,主要是靠一种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她的确具有这种决心和精神。1980年,用英国戏剧界的话来说,她在事业上已经相当“辉煌”了,但她还要到美国脱夫茨大学去考戏剧硕士学位,为的是使自己的艺术生涯进入更高的境界。现在她正在写书,总结舞台经验。她的自传也将于明年在英国出版。
她对自己的正直而善良的双亲怀有很深的感情,因而对他们在十年浩劫中被残酷迫害致死感到更加悲愤。她说那几年是她一生中最痛苦的阶段,很多时候觉也睡不着,事情也不想干。她说,现在中国好了,实行对外开放,对外交流也多了。她自己在精神上也是最开心的时候。不难看出,虽然她已入了英籍,但心依然眷恋着曾经哺育过她的中国。
在谈到今后的打算时,周采芹表示,她要在东西方戏剧艺术中起桥梁作用,把中国艺术介绍给西方,把西方艺术中好的东西介绍给中国,并且在自己的实践中使两者的特点融合在一起。据说,她准备把周信芳先生生前编写的京剧翻译成英文。从英国戏剧界的报道来看,她对东西方戏剧艺术的特点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和看法,并且在实践中把两者的特点融合在一起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尝试。出身京剧世家而又通晓西方戏剧,她的确是一个能起到这种桥梁作用的合适人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