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中国作协、文学研究所、全国台联、台盟总部等五单位 举行台湾著名老作家杨逵先生纪念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01
第4版()
专栏:

  中国作协、文学研究所、全国台联、台盟总部等五单位
  举行台湾著名老作家杨逵先生纪念会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肖伦添、本报记者连锦添报道:中国作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全国台联、台盟总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3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台湾厅举行台湾著名老作家杨逵先生纪念会。
杨逵原名杨贵,1905年10月18日生于台南新化镇,今年3月12日病逝。他青年时东渡日本,勤工俭学,以中篇小说《送报伕》蜚声文学界。回到台湾后,杨逵投身抗日爱国的农民运动,他作为
“台湾文化协会”的一员,以文学为武器,在台湾文坛树起改造社会、服务人生的旗帜,坚持为祖国、为同胞、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创作。他曾先后十度入狱,但不改变其初衷。台湾文学界誉他是“不朽的老兵”、“压不扁的玫瑰花”。
与会者缅怀杨逵先生的光辉历史,热烈赞扬他的高贵品质。
全国台联会会长林丽韫说,杨逵先生与世长辞了,我们台湾同胞失去了一位可敬的乡亲和前辈。杨逵先生不仅是台湾著名的老作家,更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战士。我们今天纪念杨逵先生,就是要把他留给我们的精神发扬光大。我们居住在大陆的台湾同胞热切盼望祖国早日统一,亲人早日团圆。我们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同心同德,携手并进,为中华民族的第三次腾飞而尽责尽力。
最早把杨逵先生的日文中篇小说《送报伕》翻译成中文的老作家胡风说,三十年代初,他在日本《普罗文学》上读到杨逵先生的日文中篇小说《送报伕》,深为小说所感动。他当即把它翻译出来介绍给中国的读者。这篇小说大大增进了祖国同胞对台湾同胞的理解和热爱,影响是很大的。胡风说,杨逵后来写了另一篇小说《压不扁的玫瑰花》,玫瑰花是美丽的,但又是有刺的,杨逵先生以玫瑰花寄寓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压迫者的反抗。
应邀来北京大学讲学的前台大副教授陈鼓应说,杨逵先生于1949年发表《和平宣言》,主张用和平统一方式解决问题,中国人不要自己打自己。他介绍了杨逵先生的剧作《牛犁分家》中兄弟俩分而又合的故事。杨逵先生的寓意是,希望中国同胞团结合作,就象牛和犁一样,不能分开。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所长刘再复发言说,杨逵是一位清醒地自觉地带着强烈的使命感登上台湾文坛的爱国作家。他选择文学生涯的初衷就是为了用文学形式来纠正当时被日本帝国主义歪曲的历史。杨逵先生将他的毕生精力和智慧,献给了台湾人民的解放事业,并以他的全部心血浇灌了台湾新文学的萌芽、发展和成熟的全过程。他的堪称一流的文学作品,奠定了他在台湾新文学史上和赖和、钟理和等齐名的大作家的地位。
纪念会由中国作协副主席艾青主持。在会上发言的还有刘宾雁、周青、吴国祯等。杨逵先生生前友好王万得和冯牧、冯至作了书面发言。苏子蘅、李纯青、萧军、杨兆麟等共二百多人参加了今天的纪念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