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尤其应尊重本国的知识和人才——访政协常委、著名声学家汪德昭教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08
第5版()
专栏:

  尤其应尊重本国的知识和人才
  ——访政协常委、著名声学家汪德昭教授
  本报记者 王学孝
“我只想讲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尊重知识和人才,尤其应尊重本国的知识和本国的人才。”声学专家汪德昭教授的这个建议,引起许多政协委员的共鸣。
汪教授说,一个科学家最感伤心的事,恐怕莫过于他的科研成果和他所培育的人才,被弃置不用了。在声学研究领域,最近一年多的时间内,取得具有先进水平的三项科研成果:浅地层剖面仪、鱼探仪和超声诊断仪。去年,有个单位用进口的美国仪器探测,发现某河口航道浅海处有礁石,若将此礁石炸掉,需要花一亿四千万元,后来用我们研制的浅地层剖面仪探测,结论根本没有那么大的礁石,只需七百万元就可以解决问题。可是,对自己国家这样先进的产品,有些单位却不愿使用。为什么呢?汪教授说:某些个人和单位,为了捞到好处,不考虑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盲目引进外国产品。这种做法,不仅压制了民族的科技产品,而且打击了本国的科技人员。还有一个明显的例子。汪教授有一个学生,叫尚尔昌,现任声学研究所副所长,是研究员。几年前他在美国一家声学权威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广义射线和简正波互换的关系》,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一个高级学术委员会,于去年9月邀请他在意大利举行的学术会议上作特约专题报告,受到国际学者的称赞。在讨论时,他被选为小组的主席。就是这样的一篇有国际水平的学术论文,却受到国内专业学术刊物的冷遇,因为在国内发不出去,尚尔昌只好送国外发表。提起这件事,汪教授感慨至深。他说,我们不少的人才及其成果,往往在国内不被承认,一旦国外某权威说句话,就立即身价百倍。这种“颠倒”,是到了应该颠倒过来的时候了。
好象是唯恐引起别人误解似的,汪德昭教授补充说:“是不是有人会以为我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科技人才持有异议?不,恰恰相反。我想提醒的是:在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人才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本国的知识和本国的人才。只看重外国的知识和人才,而忽视本国的知识和人才,或者只相信外国的知识而不相信或不太相信本国的知识,对我国的科技发展是有害的,对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是不利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