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三顾茅庐”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09
第8版()
专栏:

“三顾茅庐”的启示
  孙继才
作为汉室之胄的刘皇叔,屈尊三顾茅庐,终于使摆了一阵架子的孔明君出山力佐,成就了他的“三分天下”。倘若当时刘备也“端一端架子”,并不亲自出马,仅花个广告费,登个“招聘启事”,以示求贤若渴,那情势又当如何呢?
如果说,三顾使刘备吃了些往返跋涉之苦的话,那孔明被拜为军师引来的飞短流长,就更足够刘皇叔吃累的了。因为这“飞”“流”来的意见非同小可。其中便有他亲如手足的关、张的不满。然而,刘皇叔毕竟是真心爱才的。他识才有慧眼,用才不疑心,成竹在胸,便不为那形形色色的“群众意见”所左右,遂使孔明能够既无“预悸”,也无“余悸”地大展其经天纬地之才。
时下改革的大潮,正把一批批弄潮儿推向历史的潮头,敢不敢为他们的中流击水呐喊助威已无须议论了,而是否敢于把他们推向舵位,特别在激流勇进中,面对浪涛颠簸而遭到惊慌者的责难时,能否力排众议,使其坚定向前,这不能不说是对握有“点将”大权的“刘皇叔”们的严峻考验。此时,崭露头角者往往成为嫉贤妒能、挟嫌报复者袭射之“的”,诸多耸人听闻的闲言碎语也会接踵而至。这当儿,新的“刘皇叔”能否挺身而出,便是成败关键了。某单位曾有人用冷言冷语对新走上领导岗位的同志求全责备,这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便用自己总是多看别人长处的特点现身说法,终于造成了这个单位上上下下识贤、敬贤的良好风气。不过,躲不过“十誉不足,一毁有余”之害的也时有所闻。某局一位六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因有几次不愿听局长念的、由那专擅文摘的秘书代写的讲稿,躲进技术室继续他的科研项目,终以“目无领导”的罪名在选拔中被列入了另册。有人代鸣不平,却又引来“助虐”之类的恶语中伤。昔时,屈原因谗见疏,终于含恨投江;贾谊遭谤受贬,结果郁郁谢世,足见流言型的舆论危害之烈。当今受流言封锁而进退维谷、左右掣肘的有为之士,已不至于赍志毁身了,但正渴望在“刘皇叔”的主持下一展雄才大略。如果说,若无孔明力佐,当年是否成鼎足之势尚值得怀疑的话,那么,而今囿于飞短流长,置千里马于槽枥之间,会给中华腾飞、民族振兴添几多障碍就可想而知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