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苏丹的政局变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10
第6版()
专栏:新闻综述

  苏丹的政局变动
  李红
4月6日,苏丹国防部长兼武装部队总司令苏瓦尔·达哈卜宣布军队接管政权,免除尼迈里总统职务。新领导人还发布公告,中止宪法,解散苏丹社会主义联盟和苏丹人民议会,并准备组成新政府,这是苏丹政局的一个大变动。
这次政变的直接导火线是由于生活必需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引起群众强烈不满。3月26日至28日三天,喀土穆群众上街游行,反对物价上涨,尼迈里政权逮捕了两千六百多人,并开枪打死打伤多人。从4月3日起,在首都喀土穆和其他一些城市,群众从举行大规模罢工,发展到全民性的示威游行,公开要求尼迈里辞职,使首都和邻近地区陷于瘫痪状态。中下级军官和士兵也纷纷转向中立和同情示威群众。在这种情况下,达哈卜宣布军队接管政权。
这次政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有更为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原因。
近几年来,苏丹经济状况急剧恶化,濒临崩溃,正如一家报纸所说,“不论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苏丹都面临着可怕的经济困难”。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苏丹人的主食高粱去年收成仅为前年的三分之二,库存高粱已全部告罄。大部分工厂的开工率只达10%或15%,由于三年连续干旱,四百多万人受到饥饿的威胁,大批饥民拥入城市谋生。从邻国流入苏丹的难民达一百二十多万,更增加了苏丹的困难。由于国内经济管理不善和受到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苏丹出口收入锐减,进口费用增加,财政状况随之恶化,1983至1984年的财政赤字达六亿七千五百万美元。国家靠借债度日,外债已高达九十多亿美元,到期债务也有十七亿四千万美元。市场上商品奇缺,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率超过40%。尼迈里为获取外援,宣布将苏丹镑再次贬值92.3%,随即又决定取消对食品、汽油和其他必需品的补贴,导致面包提价33%,汽油提价66%,人们“生活在令人惊愕的经济恐慌之中”,从而引起社会上广泛的不满和骚动。
尼迈里强制推行伊斯兰化,也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矛盾。1983年9月,尼迈里发布一系列命令,宣布在全国推行伊斯兰法,并计划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他还先后两次改组内阁,大量撤换军政要员。对违法者处以断肢、鞭笞和判刑。今年初尼迈里政府宣布取消银行存款和贷款的利息,正常的金融活动受到严重干扰,导致国家收入急剧减少。尼迈里推行伊斯兰化激起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反对伊斯兰法、反对尼迈里政权的斗争不断发展。
尼迈里对南方问题处理不当,加剧了南北对立,导致战争的重新爆发。苏丹南部多为黑人,大部信仰基督教和其他宗教,与苏丹北部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存在着一定的矛盾。1955年爆发的“南北内战”曾持续十七年之久。1972年尼迈里同南方达成协议,允其自治,内战方告结束,但南北之间的矛盾并未解决。南方认为尼迈里政府不重视南方的开发,实行“重北轻南”政策。1977—1983年南方发展计划需资金二亿八千多万苏丹镑,实际投资只有五千八百多万苏丹镑,南方地区发现石油之后,南方和中央政府在分享石油利益上又发生了新的矛盾。“南油北运”激起了南方人的不满。特别是尼迈里实行伊斯兰法,遭到南方议员的一致反对,朱巴地区七千人两次上街游行,反对禁酒。1983年6月,尼迈里又宣布解散南方高级执行委员会(即自治政府),把南方强行划为三个省。南方认为这是尼迈里有意撕毁协议,取消自治。于是,反政府组织纷纷成立,一批南方军人便进行反政府游击活动,先后攻占若干小城镇,频繁袭击一些较大城市,炮击尼罗河航运船只,绑架外国人,致使南方油田的勘探工作完全停顿,南北之间的水陆交通经常中断。尼迈里政府多次从北方调遣军队进行镇压,但都无济于事。
政变发生后,新政权获得军队和群众的广泛支持。苏丹新领导人宣布要进行民主改革,致力于拯救国内严重恶化的经济,在平等的基础上同南部进行民主对话以实现民族团结。在对外关系上,苏丹新政权也表示将发展同埃及和其他邻国的关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