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匆匆而去的战士——悼刘思慕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10
第8版()
专栏:

  匆匆而去的战士
  ——悼刘思慕同志
  钟沛璋
刘思慕同志走了。他走得那样匆匆。虽然年逾八十,终有所归,也是自然规律,但是所有亲友和熟悉他的同志,对这样一位年高德劭的长辈、良师益友的离去都感到十分突然。
他案头上还放着准备完成的著作,学校里等待着他去讲课,研究生的论文还要受他指点,报刊社还要来向他约稿,政协和民盟的会还等待他去出席,计划中还有多少事要完成,他却匆匆地走了。他的亲友和同志们没有想到,自己也没有想到。直到在病床上昏迷不醒之前,他还对去看望他的亲友说:“我要出院,我要读书,我要看报,我要回去写文章。”
周恩来总理生前曾经亲切地称思慕同志为“刘匆匆”。从青年时期,思慕同志去武汉从事地下革命活动,向党和第三国际提供重要情报起,他的一生总是急匆匆地去完成党交给他的每一项任务。由于“文革”中“四人帮”对他的严重摧残和长时间伏案辛勤工作,他晚年右眼失明,两耳重听,经常感到头昏。他却幽默地对人说:“我只是坏了一只灯泡,里面机器还是好的。”事实上,他已感到生命留给他的时间不多,因此更加超负荷地日夜工作。他的亲人们催他晚上早点休息,他说:“等工作告一段落。”催他住院检查,他说:“等工作告一段落。”直到他已经病重,不得不住院的头一天,他还用他已经发抖的手,奋力为一个即将创刊的杂志赶写一篇国际评论——《世界和平的前进》。
思慕同志是我国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史学家、作家和杰出的新闻战士。他在三十年代就开始从事新闻工作。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他任香港《华商报》、《文汇报》总编辑和中国新闻学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上海《新闻日报》总编辑和《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后来还任《世界知识》社社长等职务。作为新闻战士,他始终紧握手中的武器。抗日战争时期,他写了许多充满激情的随笔,表示他对德、日法西斯的愤懑和对被压迫民族的自由曙光的向往。他写了许多投枪、匕首般的杂文,辛辣地讽刺和愤怒地控诉黑暗的蒋家王朝。他写过数百万字笔锋犀利、见解深刻的国际评论,将世界风云尽收笔底。十年浩劫中,他两度被下放干校,白日劳动,夜间在暗淡的灯光下被迫写交代检查材料,终于右眼失明。在病榻上,他还吟诗抒情:“远瞩高瞻凭马列,犹留只眼眺全球”,表达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情。
思慕同志在三十年代就开始从事革命工作,毕生在政治上、思想上不断追求进步。他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通晓专业知识,掌握英、日、德、俄、法语,直到花甲之年,还自学西班牙语。他是一位博学多才、治学严谨的长者,待人又十分谦厚热情,乐于助人。无论在新闻事业上,或亲戚关系上说,他都是我尊敬的长辈,但是他总是亲切地用“沛璋大哥”来称呼我。有时他说有事要跟我商量,我说我去看他。但是放下电话不久,他就由孙女陪着挤公共汽车,爬上五层楼来看我了。直到离开时送他上公共汽车,我的心里还惴惴不安。
思慕同志终于匆匆地走了。我突然感到失去了许多许多。我深深地后悔,没有在他生前多聆听他的教诲,这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