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何处古崖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10
第8版()
专栏:春潮曲

  何处古崖州
  潘毅敏
“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这首格调低沉、充满悲伤情感的诗作,相传是唐朝一位宰相被贬崖州时吟就的。
今天的海南三亚市,就是当年古崖州的属地。古崖州是封建皇朝流放“逆臣”、“叛民”的地方,它被笼罩上一层悲苦、凄凉、神秘的面纱,也留下一处处令人神往的名胜古迹……
每当凤凰树花开时,只见红云翻滚,伴着涌动的绿涛,令人心醉。一些远道而来采风的画家更是兴致倍浓。他们说,椰林深处黎族同胞居住的陈旧茅寮,比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木葵屋更古朴,更诱人,入画更是独具韵味。而我,只能苦笑着默对他们滔滔不绝的提问和由衷的赞美。我想告诉他们:黎族同胞还是以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劳苦躬耕,结绳记事的原始生活在这里还屡见不鲜……我还要告诉他们,传说这里的黎胞常吃沤烂的小青蛙、四脚蛇之事,实实在在是真的……这些,都是1968年及以后的五年间我在那里当兵时所见所闻的。我想告诉他们,可我最终什么也没说。
后来,我离开了三亚。很多年过去了,可我仍魂牵梦绕的惦念着这古老与贫穷的土地,这块曾交织着我的爱和我的忧虑的地方……
不久前,我随一个旅游团又来到三亚。旧地重游,感触良多——三亚市已被国务院列为对外开放口岸。1983年11月,国家旅游局邀请了一批包括建筑家、画家、学者在内的专家到三亚进行实地考察,专家们一致认为,三亚地区是开发成避寒胜地的好地方。在不久的时间内,三亚将成为一个国际避寒冬泳的海滨城市和旅游胜地……
我还专门回到我当兵时所在的部队,到驻地周围的黎村进行采访。谁曾想到,昔日靠拾菜帮菜叶过活的黎胞,今天白米干饭不断,当初啃烂青蛙、四脚蛇,现在竟研究起烹调技术来。姑娘小伙脱下了布衣粗褂,装束很时髦、讲究。椰林深处,幢幢砖房瓦屋代替了昔日低矮阴暗的棚寮。偶尔有零星几间,那是存放农具和杂物用的。在这里,我访问了一个黎家“万元户”——他是个老成持重、不善言谈的年轻人。我跟着他,穿过一片刺竹林,远远看到一个院落的房顶上,一副桔红色的原装电视天线显得很耀眼。进了屋,招待过茶水,他指了指那台泛着诱人光泽的彩电黯然神伤地说:“这是我专为我孩子买的——可他已经不在人世了——一次,他跟同伴到十里外的一个村庄看电影,回来路过一条小河时,不幸落水淹死了……今天有电视了,能在家里看电影了,孩子却没福气……”他揉着眼睛说。我知道他心里在哭泣,在流血。前些时,村里还没电,但他还是咬牙买下这台彩电。开电视头天,他将儿子生前常坐的那张凳子摆在电视机的最前面。他神情恍惚地看一眼电视,又扫一眼空凳,潸然泪下……今天为了更多的孩子,他决定将这台彩电送给区小学,并将那张木凳也一并送去……为了打破沉重压抑的气氛,我问他今后有什么打算?说到打算,他一反刚才的神情,如数家珍般向我透露,说他将与人合资兴建一家具有浓郁黎寨风情的山庄旅社。许多外国游客万里迢迢来海南并不慕豪华旅社、高级宾馆,倒很喜欢幽静的椰林、辽阔的大海、古朴的屋舍,他就是要投其所好。他神采飞扬地谈着他的设想、规划,眉飞色舞,越说越激动。我也被他的情绪深深感染,连称他有眼光,了不起。即使在天之涯,海之角,古老而遥远的边地,也不乏改革的人才啊!
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这个给我印象极深的年轻人,踏上椰林中的小路。也许用不了多久,这里会奔驰着“红旗”、“吉姆”、“伏尔加”……呵,到何方再去找寻昔日的古崖州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