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人才是改革的关键——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采访札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11
第2版()
专栏:

人才是改革的关键
——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采访札记
本报记者 黄文福
在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代表们的批评、建议,相当多是针对人才使用和培养问题的。
安徽代表、中国科技大学副教授温元凯,向记者表述他的见解:世界各国未来的竞争,将更激烈地表现在经济竞争上,经济竞争又集中表现为科技发展和在生产应用上的竞争。而科技竞争的关键是教育竞争,教育竞争实质上是人才和人才创造力的竞争。
现在大约没有人会否定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问题是:怎样才能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真正落到实处,从代表们发言和记者采访所听到的来看,并不是所有地方、部门和单位都交了合格“答卷”的。
我们十亿人口的国家,应该说是人才济济,但现在许多地区和单位都喊叫人才缺乏。事实也确实如此:四川省人口一亿之众,专业技术人才包括教师在内不过五十来万。辽宁这个老工业基地虽有近七十万专业技术人才,也只占职工总数的7.2%。据测算,辽宁到1990年时还需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六十万左右,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至于边远省区和兄弟民族地区,人才更是缺得厉害。四川昭觉县大、中专毕业的医生现在只有二十多人,全县60%的乡没有医务人员。
代表们对缺乏人才的原因作了分析,认为重要的一条是:几千年形成的小农经济意识加“左”的思想影响,织成了一张束缚甚至扼杀人才的无形大网。加之我们长期以来在经济建设中重物轻人,压抑了人的积极性,使优秀人才不能脱颖而出。今天,这张大网已经开了口子,但还没有彻底冲破,还存在不少问题。
如何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是人大代表们议论集中的一个话题。辽宁代表、辽宁省长全树仁谈了自己的观点,他说他最感兴趣的是要把人才和成果联系起来,由充分认识科技成果的价值进而认识创造成果的人的价值。遗憾的是,不少地方和单位中,人的价值并没有被正确认识,更谈不上尊重人的意志和选择了。“用非所学,用非所长”就是不尊重人才的表现。
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必须造就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能找到用武之地,这就必须进行合理的人才流动,这是对人事干部管理制度的改革。
这次开人大代表会,无论是领导干部、专家学者,还是普通工人、农民,都十分关心人才问题,这是一个大变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