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祖国,您的儿子回来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11
第3版()
专栏:

祖国,您的儿子回来了!
本报记者 杨良化
清晨,东海之滨浓雾弥漫。随着起锚的汽笛声,在长江口外鸭窝沙锚地停泊了数日的“向阳红10号”远洋科学考察船和“J 121”打捞救生船开始了这历史性远征的最后一段航行。
自从去年11月20日考察编队驶离上海港以来,两条船上的五百九十一名队员、船员和海军官兵无时不在思念着祖国。在横渡太平洋的四万里航程中,他们忍受着难以言状的晕船痛苦,一往无前;在没日没夜的六十天登陆建站和考察活动中,他们趴冰卧雪、奇迹般地在乔治岛上筑起了新的“长城”;在十二级以上极地气旋风暴的袭击下,他们劈开滔天巨浪,获取了重要的科学资料……是伟大的祖国,给了他们勇气和力量。而他们最强烈的愿望,也正是要用自己的行动在全世界面前证明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立志中兴的精神和能力。如今,船队经过一百四十二天的难忘时日,胜利跨过了近十万里的漫长而艰苦历程,已经安全平稳地行驶在祖国的江河上,人们的心情又怎么能不激动呢?
南极洲考察队队长郭琨,一早起来就梳洗装束,把自己打扮得容光焕发。几个月来,他那被风雪吹曝了一层层皮肤的脸上很少露出笑容,过度的操劳给他的头顶过早地增添了白发。如今,他太该轻松一下,打扮一下,以便接受少先队员们的红领巾和鲜花了。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荣,喜笑颜开地向人们报告着他苦心经营的成果——五十一头南极磷虾被成功地以活体饲养的方式带回到国内。在南极特大风浪扑上考察船甲板的时候,他第一个冲出船舱抢救即将被横扫落海的考察网具,而自己却被巨浪淹没,险些堕入冰海。在返回途中,这位国内著名的磷虾专家又为培育活体磷虾日夜操劳。五十一只活蹦乱跳的磷虾,别小看了这数字,从寒冷、遥远的南极带过赤道,带到中国,这数字是足以令全世界的磷虾专家惊异和“眼馋”,王荣又怎么能不格外高兴呢!还有年轻的船员方根水,他出航时妻子正在临产,而今孩子已经一百天了,这位多次在乔治岛的风雪和迷雾中驾驶小艇经历风险的年轻父亲,还没有见过自己的孩子呢!还有三赴南极的地貌学家张青松,就在他快要返归祖国的时候,在家乡的父母双亲相继去世了。他此时又怎么能不百感交集呢?!难忘的一百四十二天,几乎每一个人都遇过危险,都有牵挂,都有后顾之忧。但是,他们更有所得——无愧于祖国和亲人,为我们民族争了光。
船队在江面上前进,两岸停泊和过往的船只纷纷拉响汽笛,向远航归来的亲人们致意。经历了超长距离航行的两艘万吨巨轮,已经快让人们认不出来了——恶浪剥蚀掉了船舷上的油漆,烈日晒白了甲板上桔红色的吊车,就连近三十米高的三十千瓦通讯天线的巨大鱼骨形振子,也被风浪折断……
船徐徐靠上了码头。鞭炮、锣鼓、鲜花、闪光灯和船上船下一片亲切的呼唤,汇成了笑的海洋,泪的海洋。五百九十一人,一个不少,一个未伤,豪情满怀而去,硕果累累而归。是他们,掀开了我国南极考察事业的崭新的一页!
祖国,您的儿子回来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