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管管名不副实的“函授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13
第5版()
专栏:建议与要求

管管名不副实的“函授班”
吉林长春市郊区文化馆主办了一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文函授班”,学制为一年,学费四十一元。在这一年里,他们从不要学生交作业。学年结束,连考试也不搞,就给学员邮去了结业证书。函授班编印的资料贵得惊人,一本五十页十六开本的书要二元四角,印刷质量也极差。我仔细翻阅了一本书的一个章节,发现七处错别字,如“知慧”、“坟幕”、“欺炸”,等等。
人们参加函授学习,是想学一点报效祖国的本领,并非为捞一张什么证。奉劝举办诸如此类“函授班”的人,应讲职业道德,切莫见利忘义。希望有关单位管管那个名不副实的“函授班”。
山东平原县 李宝玉
答复
李宝玉同志的来信清样已收阅。省政府领导同志对此问题很重视,即派人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
长春市郊区文化馆近两年主办了两期“高教自学考试中文函授班”,学制均为一年,课程设置和收费标准也相同。1983年第一期函授班,招生四千一百人,印发了中国古代文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等十三本讲义,以及四期《函授通讯》。聘请的教师基本上都是讲师或相当于讲师水平以上的高等学校教师和理论工作者。收费情况,每人每年四十一元。其中,讲义印刷费二十二元,稿费五元,广告费一元,邮寄费二元,杂费二元,管理费九元。在印发的讲义和《函授通讯》中,最少的页数是四十六页,六万七千字;最多的一百四十八页,二十二万二千字。平均每本九十五页,十四万字。直接用于材料编印的费用每人为二十七元。
信中反映:“学年结束,连考试也不搞,就给学员邮去了结业证书”。这一情况属实,材料的印刷质量也有一些问题。
最近,省政府加强了对各种办学(班)工作的领导,并做出了相应规定,纠正办学(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