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澳大利亚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13
第6版()
专栏:

澳大利亚见闻
张辛民
3月18日,我作为新华社代表团的一员,乘快达航空公司的飞机,经过一夜的航程,来到了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尔本。在墨尔本,我们访问了澳大利亚最大的外贸商之一埃尔德公司的羊毛加工部,它是负责羊毛收购、分类、打包、仓储的。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养羊最多的国家,全国养羊一亿五千多万头,羊毛也是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中占第二位的商品。加工部经理施默尔先生说,如果中国十亿人口每人每年多穿两双羊毛袜子(即一百克羊毛),澳大利亚的羊毛,每年就可多出口十万吨。这大概是人们关心中国市场的一个简单道理。他还说,这个羊毛加工中心在羊毛的包装、运输和仓储等方面已经采用新的工艺,准备派人到上海,与中国研究合作问题。公司的外贸部经理还希望中国能派人参加不久将在西班牙召开的国际羊毛纺织组织会议,加强两国在国际羊毛及其织品市场上的合作。
墨尔本和天津早在1980年就结为姊妹城市。墨尔本港务局负责人邀请我们在亚拉河上泛舟,使我们饱览了这个具有百年历史、运输繁忙的南半球著名港口的景色。这个港口和我国天津港极为相似,有散货码头、油码头、集装箱专用码头和滚装船专用码头,每年吞吐量也差不多。特别是亚拉河和天津海河也有些相似,每年都有大量的泥沙沉积,挖泥船昼夜不停作业,以保持航道畅通无阻。墨尔本港和天津港的交流现在日渐增多,港务局负责人说,不久他要到天津港访问,以加强两个港口的联系和探讨一些共同的问题。在我们离开墨尔本的前一天,曾率团访问过中国的莫洛尼先生又把当年同他一道访华的十五位澳大利亚朋友组织到一起,邀请我们在一间中国餐馆“饮茶”。“饮茶”这两个字原是广东话,如今“Yum Cha”这两个字却成了澳大利亚人的通用语言。席间,他们回顾了在中国的感受。十五位主人年龄不同,职业不一,至今仍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发展中澳友谊而努力。
不只在墨尔本,在堪培拉,在悉尼,澳大利亚主人都愿招待我们吃中国饭。在澳大利亚,中国餐馆之多,出人想象。据说只要有二十户人家的村落街道,就会出现中国餐馆。在宴会上,在中国餐馆里,我们意外地发现,许多澳大利亚人使用筷子就象中国人一样熟练。据说,中国餐馆在澳虽有上百年的历史,但人们学会使用筷子却是近十年来的事,这大概也是两国友好交往的一种成果吧!
在离开澳大利亚前两天,我们访问了座落在悉尼海滩边的退伍军人俱乐部。那天是星期日,俱乐部正为筹集少年儿童活动基金发售彩券抽奖和组织保龄球比赛。俱乐部主任请我们为彩券抽奖和为保龄球比赛开球。这个俱乐部以中国客人的到来视为光荣,我们也以能有机会参加澳大利亚人的文化生活感到高兴。(附图片)
澳大利亚霍索恩牧场的种公羊群。新华社记者 唐永兴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