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日本联邦德国速滑教练谈 我国速滑运动的长与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14
第4版()
专栏:体育

日本联邦德国速滑教练谈
我国速滑运动的长与短
1985年全国速度滑冰赛和中国、日本、联邦德国速滑友谊比赛后,我们采访了日本和联邦德国的速滑教练,请他们评述一下我国速滑运动的长与短。
联邦德国队教练赫尔曼特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练员,他说:“近年来中国速滑运动员进步较快,象王秀丽、吕树海等都很有发展前途。中国运动员的主要不足是耐力较差,如三千米比赛,前五百米的速度不亚于外国选手,但后几圈体力明显不支。再有,运动员蹬冰时后腿收得较慢,说明蹬冰力量小,直接影响速度。运动员要克服自己的弱点,必须磨练意志,才能有所提高。”
日本队教练鹰野隆从事速滑教练工作已有二十多年。他说:“中国运动员训练刻苦,近年来进步很快,有的选手在某一项目上已进入世界前十名水平。但是,中国运动员最大的弱点是,蹬冰技术不过硬,弯道滑行向内倾斜不够。另外,运动员起跑动作不快,影响了全程速度。各国许多优秀选手现在都采用点冰起跑技术,而中国选手还是沿袭老技术。”
当问到中国速滑运动如何才能进步快一些时,鹰野隆说,重要的是请进来走出去。把外国强队请来,与之较量,交流经验。还要多参加各种国际比赛,开阔视野。他说,最好的学习是同强手吃住在一起,增进双方的感情,这样自然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他最后说,中国观看速滑比赛的观众很多,这说明速滑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这点保证,提高速滑水平是大有希望的。梁学增(附图片)
图为在1985年全国速滑冠军赛中连破两项全国纪录的内蒙古选手余海波。
郭存发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