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发展中等专业教育的一个好办法——普通中学改办中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14
第5版()
专栏:

发展中等专业教育的一个好办法
——普通中学改办中专
南京市中等专业学校建筑分校 陈正祥 彭启秀
我国现在的人才结构不合理,表现之一是工程师与技术工人之间的“中间技术人才”奇缺。因此,迫切需要发展中等专业教育。原有的中等专业学校为数不多,近年虽有所恢复和发展,但一部分已升格办了大学,剩下的招生能力有限。如按正规的中专的模式,短期内增办一批中专,不仅国家财力不允许,而且学生住校、毕业生分配、师资、编制、设备都会有一定的困难。如把一部分普通中学改办中专,由于普通中学有一支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领导班子,有能胜任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的老师,还有一定的校舍、设备,只要方向明确,任务具体,上马并不太难,所以是可行的。
南京市第二十六中学,有六十年的历史,二十四个班。1980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高中部改办为南京市中等专业学校建筑分校。现设工业与民用建筑、水暖通风、建筑机电三个专业,有十六个班级,六百零六名学生。学生自费走读,不包分配,择优录用。首届毕业生一百四十八名已于1984年7月全部走上了工作岗位。最近,我们进行了跟踪调查,从信息反馈情况看,绝大多数毕业生表现较好,有的已能担负施工管理重任,有的任承包队长,有的还被设计部门录用。用人单位认为这些学生“既懂理论,又有实际本领”。
普通中学改办中专,要以改革的精神走一条新的办学道路。我校的做法是:
1、以学校和业务部门联办为主(有条件的学校也可自办)。学校有校舍、设备、基础课教师和一定的办学经验;业务部门有资金、专业师资、实习场地,并能解决毕业生出路问题。联办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
2、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要因地制宜。我校专业设置是从三个方面考虑的:一是看南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预测某项专业的发展前景,三是根据学校本身的条件。教学大纲、教材等,则参照建工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南京地区的情况,同联办单位共同商定。
3、实行收费,走读,不包分配,克服吃“大锅饭”的弊端。我们的经费来源主要靠学生交费、国家拨款和联办单位集资。学生走读,就不用征地盖宿舍,也不需要众多的管理人员,教师可把精力集中到提高教育质量上。国家可以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办更多的专业学校,取得更大的投资效益。
4、师资队伍以自力更生为主,同时发挥地区优势,聘请高校教师兼课。改办中专后,我们对全校教师进行了规划,能够教中专的就改教中专,需要培训的就进行培训。市教育局、人事局分配了将近十名建筑专业的大专毕业生来我校,联办单位先后派来十名工程技术人员。还从南京工学院、建工学院、工程兵学院和航专请了一些教师兼任专业课。经过四年多的改、培、借、调、请,我校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已全部由本校教师担任,只有部分专业课请高等学校的老师兼任。我们计划在两三年内基本上建立起自己的专业教师队伍。
5、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办校之初,联办单位希望招高中生,认为年岁大点,文化底子厚点,出去好派用场。但考虑到高中毕业生读中专一般积极性不高,学历和待遇也不够合理,还会影响初中毕业生的出路,我们决定招初中毕业生,学制四年。
普通中学改办中等专业学校,好处很多。根据我校四年多的实践,至少有以下五点:
有利于多快好省地发展教育事业。这种学校投资少,上马快,经过短期筹备,新生就可入学。在经费方面,四年来国家除了发给普通中学经常费外,没有为办中专拨一分钱的开办费、基建费。现在我校已经招收了五届、二十个班级、近八百名学生。有的地方恢复一所建筑工程学校,投资四五百万元,基建忙了三四年,到现在招收的学生还没有我们学校多。
有利于缓和建筑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以南京建筑部门为例,现有五万名职工,技术人员只占4.49%。根据市区建设和劳务出口的要求,近期职工要发展到十万人。1990年还要翻一番,达二十万人。我们这类走读中专适应了这方面的需要。
有利于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我校与南京市建工局、房地产管理局联办,谁办学谁用人,谁用人谁出钱。大家通力合作,各负其责,效果很好。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改变了老中专一切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学生学习刻苦,专业思想巩固,进取心较强。去年7月,我们举行了有四十八位学者、专家组成的毕业答辩会,专家们对我校首届毕业生的评价是:“不亚于正规中专”,“有一些达到了大专水平”。
有利于增强学校的活力。过去的二十六中学每年只有百分之几的学生能考上大学,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是“升学无门,就业无技”。改办走读中专,教育直接服务于经济,“产销”见面,“供求”对路,情况就不一样了。去年暑假,几十个单位来向我校要毕业生,要的数量大大超过毕业生总数。
普通中学改办中专,有利条件很多,如果上级领导能够从政策上予以明确规定,工作上给予支持,将是发展我国中等专业教育事业的一条新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