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苏联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特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14
第5版()
专栏:国外教育动态

苏联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特点
刘启娴
苏联职业技术教育在七十年代获得了较大发展,八十年代初期,青工中受过专门职业训练的占全部就业人员的三分之二,而在六十年代只占三分之一。
为了使职业技术教育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苏联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在招生对象、分配制度、福利待遇和继续深造方面提供许多优越条件,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招生年龄较宽:全日制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年龄一般都放宽到三十岁。这既为大批八年制和十年制学校的毕业生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机会,也为在职工人脱产学习创造了条件。
福利待遇优厚:职业技术学校除实行免费教育外,还免费供应伙食、全套制服和工作服。农业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除享受上述待遇外,还能得到一定数量的助学金。学习复杂职业的技校学生,其助学金可补发到一级工的工资水平。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只要按规定时间到分配的企业报到,他们在校学习的时间计算为总工龄和连续工龄。
为学生提供深造的条件:在职业技术学校获得优等毕业证书的毕业生有权升入相应的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如成绩均为优和良,并顺利通过毕业定级考试者,可直升全日制高等学校的相应专业学习。
由于有上述这些优越条件,八年级毕业生报考职业技术学校的比例逐年增加:1970年仅占全部毕业生的16.5%,1975年增至20%,1980年已达35%。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一般有较稳定的兴趣,人员流动性低,组织纪律性强。他们不仅能完成企业规定的生产定额,而且制作的产品质量较好,废品和损耗率少。企业十分欢迎来自这些学校的毕业生。许多大中型企业的主要工种70—80%的熟练工人都来自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他们当中大多数都成了生产的骨干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