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大洋洲盛开友谊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14
第6版()
专栏:

大洋洲盛开友谊花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刘庚寅
在中外民间往来史上,同大洋洲的友好往来是个年青而富有生气的领域。自一百多年前大批华工被招募赴澳洲淘金开始的人民间交往,比起丝绸之路贸易或郑和下西洋虽晚了若干世纪,但发展之迅速却是十分令人鼓舞的。
近代中新、中澳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算起。那时中国人民处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各国人民怀着对饱受战乱之苦的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给予我们多方面的支援。曾在冀中办过后方诊所、并辗转奔走于敌占区与抗日根据地之间为白求恩大夫和八路军募集资金、运送医药和人员的女护士凯瑟琳·霍尔(何明清),三十年代向世界忠实地报道过西安事变、并在延安采访过毛主席的作家(当时为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曾在甘肃山丹办起西北沙漠地带的第一所医院的外科医生司宾赛夫妇,在山丹培黎学校为我们培养会计、农牧机械技工的教师考特内·阿切尔和麦克斯·威尔金森……都是支援过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新西兰人民的优秀代表。当然,在中新友好史上更有一个闪光的名字——路易·艾黎。他同中国人民一起战斗、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为支援抗日和培养新中国所需要的技术人材创办“工会”和山丹培黎工艺学校,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样应提起的是那些为人民友好事业打下基础的无名英雄,据说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部分澳大利亚士兵从海南岛的日军战俘营逃出后,曾参加过当地的抗日游击队,他们虽都未能看到战争的胜利,但功绩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
新中国的成立掀开了中澳、中新人民友好的新篇章。五十年代初在澳、新相继成立了澳中友协和新中友协,它们通过组团访华、举行报告会、电影招待会和展览等各种形式,把解放了的中国的崭新面貌介绍给广大的澳、新群众。
1972年12月中澳、中新建交。第二年应澳中协会邀请,中国派出一个代表性广泛的民间友好代表团访问了澳、新,开始了同这两个南半球国家交往的新阶段。自此,两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随着七十年代南太平洋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到来,已获独立的西萨摩亚、斐济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岛国相继同我国建交。同这些国家的民间往来也顺利展开。1973年在巴新成立了以大学生和教职员为主体的巴新—中国友好协会。当时巴新人民对中国了解尚少,新中国的成就给予友协团的来访者以巨大鼓舞,许多成员后来都成为促进友谊的活跃分子。1977年重庆杂技团去西萨、斐济、巴新访问,精采的演出在当地人民中引起轰动。两年后西萨摩亚元首的姐姐、在西萨有着广泛影响的萨拉玛西娜和元首的夫人、女儿等作为对外友协的客人访华,对中国留下美好的记忆。1981年元首的姐姐热情邀请以对外友协会长王炳南为首的代表团访问这美丽的岛国,并给予代表团热情的欢迎和极高的礼遇。这一切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同太平洋岛国人民有着天然的感情联系,维护民族独立、发展国民经济和保卫和平的共同使命把我们连在一起。
进入八十年代,中国同大洋洲友好交流的渠道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对外友协从1979年开始同澳大利亚外交部领导下统筹对华交流的机构——澳中理事会建立对口联系以来,每年都进行一定项目的交流。各种代表团和人员交流将会使人民间的友谊一代代延续下去。
同大洋洲关系日益深入发展的另一标志是中国同大洋洲各国缔结友好城市关系的兴起。自1979年以来,广东、江苏、福建和天津市分别同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和哈尔本市建立了友好省、市关系;桂林和新西兰的哈斯廷斯市这两个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也在1981年结成友好城市,而甘肃省和新西兰的克赖斯特彻奇市作为路易·艾黎在中国和新西兰的故乡,去年也签署了建立友好省市的协议并正在拓展具体的合作。今年1月广东省又和所罗门群岛的爪达尔卡纳尔省缔结为友好省关系。
在胡耀邦总书记开始对澳大利亚、新西兰、西萨摩亚、斐济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五个大洋洲国家进行正式访问之际,回顾三十多年来中国同这一地区人民友好往来的发展,令人欢欣鼓舞。展望充满生机的太平洋地区的发展前景,我们满怀信心,定为促进中国与大洋洲人民更紧密的友好合作关系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事业,作出更大的努力。(附图片)
在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悉尼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农业展览会上,伐木比赛是一项观众十分感兴趣的活动,它反映了澳大利亚人民与自然斗争的顽强精神。新华社记者 于杭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