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城乡结合 互为依托 平等互利 共同发展 成都工程机械厂热忱扶持乡镇企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15
第1版()
专栏:

城乡结合 互为依托 平等互利 共同发展
成都工程机械厂热忱扶持乡镇企业
本报讯 四川日报记者夏溶报道:成都工程机械厂以“拳头”产品为“龙头”开展联合协作,在有组织、有步骤地向农村和小企业扩散零部件生产的同时,还从设备、技术、资金上扶持和帮助协作对象,既突破了本身生产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又带活了一批城乡集体企业。
成都工程机械厂拥有一千八百多名职工,是国家定点生产轮式装载机的四家专业工厂之一。它生产的“成工”牌新系列装载机是四川省和机械工业部的优质产品,畅销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但是,生产要进一步发展,却受到场地、设备、资金的限制。1983年开始,他们从“互为依托,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出发,开展专业化协作,一些濒临绝境的乡镇企业和街道企业也获得了新生。
成都山泉乡农机站,过去生产小农具,由于缺乏技术力量,生产上不去。工程机械厂在支援设备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制订规划、培训技术力量,使其逐步发展到能够制造装载机的精铸件。接着,工程机械厂又把已经试制成功的结构件无偿转让给该站,并将这个站更名为成都工程机械结构件厂。目前,结构件厂的职工、固定资产、厂房面积已分别比1980年成倍增长,承担着总厂30%的结构件生产任务。
目前,参加成都工程机械总厂联合体的二十多个乡镇企业和街道企业,在总厂的扶持和帮助下,不仅发展很快,而且由于产品质量管理统一纳入总厂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扩散的零部件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参加联合体的乡镇和街道企业搞活了,也给工程机械厂带来了显著经济效益。从1983年起,不到两年时间,在没有增加厂房、设备、资金和人员增加不多的情况下,生产翻了一番。由于企业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企业自我改造的能力也有了相应发展,用于改善职工生活福利的费用成倍增长,教育培训工作也取得长足进展。
(四川日报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