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慧眼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15
第1版()
专栏:每周论坛

“慧眼奖”
李仁臣
在3月初揭晓的1984年新闻摄影作品获奖名单中,有《中国日报》总编辑冯锡良同志的名字,他得的是“慧眼奖”。
“慧眼奖”设得好。经常看《中国日报》的读者,常常对它的新闻照片留下鲜明的印象。他们选用的照片,不少是生动活泼,真实自然,能看出人的精神风貌来的;他们安排照片,舍得用版面,好照片大而突出,经常是当版面的“主角”。在重视、运用新闻照片方面,《中国日报》开风气之先。这个成绩的取得,凝聚着摄影记者的心血、夜班编辑的努力,更与总编辑的鼎力提倡分不开。
慧眼识佳作,慧眼识人才,是领导者的责任,是一个优秀的领导干部必有的品格之一。一帧新闻照片的成功,需要慧眼。正如一首赞美树根雕塑艺术的诗所写的:“识你——你是生命,猎取下,变成一件艺术品;不识——你是枯柴,砍伐掉,煮熟一锅地瓜汤。”听一位摄影记者谈过,他们不怕吃苦,不怕失败,就怕自己在创造性劳动中得来的好作品受到冷落。象《中国日报》这样看重新闻照片,就是对摄影记者付出艰辛劳动的肯定和表彰。由此推而广之,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不论是从事体力还是脑力劳动的,也都象有抱负的摄影记者一样,希望自己的追求和努力为慧眼所识。一个人的成功需要慧眼,一项事业的成功需要慧眼,再扩大点,改革的成功,现代化的成功,处处都需要慧眼发现人才,荐贤举能。
具备哪些机能才称得上慧眼呢?它应该象大口径的照相机镜头,通光量大,感光性能好;它应该象广角镜头,能比标准镜头看到更大的范围;它还应该象变焦镜头,近可以穷蝉翼之脉,远可以窥肉眼所不及。被这样或那样的框框套住,只能从一个小小的方格里观察事物的,不叫慧眼;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也称不上是慧眼;欣赏“无瑕之石”,责难“有瑕之玉”,不能在“有瑕之玉”与“无瑕之石”之间作出正确抉择的,也不配慧眼的称号。
慧眼独具,就是看人看事看物有独到之处,敢为天下先,不怕被人说成“离经叛道”,敢违“祖宗家法”,在平庸中识俊杰,于老凤声中识雏凤。如果只习惯于按老眼光看事物,或者只知道从一个角度而不知道从另一角度、只知道从正面而不知从反面看事物,那就很容易看不准。比如,一强调尊重知识就只看重有文凭的人,而冷落有专长和实际才干的自学成才者,这就看偏了。
设立“慧眼奖”,对领导者是激励,也是一场无形的考试。希望有更多做领导工作的同志,在这场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