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发展民间信用 活跃农村经济——山西新绛县开展民间信用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15
第2版()
专栏:

发展民间信用 活跃农村经济
——山西新绛县开展民间信用的调查
梁冬 吴寿桐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带来了农村金融市场的活跃。近年来,新绛县农村民间借贷活动的开展,使信贷业务逐步打破地区割据,由纵向联系向横向联系发展,对活跃农村经济起了促进作用。
新绛县十二个乡镇有农村信用社十三个,尽管投放的资金成倍地增长,仍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的需求。许多事业建起来后经济效益高、群众急需,因信用社、农业银行资金所限,没有能力大发展。能不能用农民自己的钱发展农村经济?实践作了肯定的回答。从1983年起,新绛县民间信用开始得到健康发展。1984年,全县有二千多户农民、八百多个乡镇企业,筹集资金总额七百万元。利用这些资金,全县办起三十五个乡镇企业,有二百多个乡镇企业扩大了规模,有六百多个专业户从中受益。
新绛县民间信用形式多样,主要有这样几种形式:
一、集资付息。这种办法主要是立足当地,依靠本村的农民集资,资金用于发展本村的经济。城关镇孝义坊采取由群众筹集资金、年底付息15%的保本付息的办法,筹集资金十三万元,开办了一座日用化工厂,1983年产值达一百一十万元,去年产值上升到四百五十万元。去年,他们以这个厂为依托,在农行贷款四十万元,群众集资四十万元,先后办起了造纸厂、炼焦厂、纸箱厂、玻璃瓶厂等十个工厂企业。到年底孝义坊村村办工业,产值达六百多万元,利润达六十多万元,人均一千零二十六元。
二、跨乡协作。这个县的横桥乡80%以上农民搞羊皮袄加工,成为全县有名的富裕乡。泉掌镇的企业要扩大生产却资金不足。这两个乡镇的领导协商,按照银行的贷款利率,由横桥乡先后借出二十万元帮助泉掌镇发展企业。除乡与乡之间的协作外,村与村之间的协作也在新绛县乡村普遍开展起来,起到了以富帮穷,以富带穷的积极作用。
三、个人借贷。一些资金较富裕的农民,利用自己手中的资金,以略高于国家信贷利率向需要生产资金的农民投放。泉掌镇南张村农民吴清泉利用自己办企业盈利的万余元,以3%的利率先后为二十多户农民提供资金购置运输工具和化肥。有的农民将自己一时用不着的钱向外借贷,只要借贷户找一中间担保人,付息办法采取倒扣,到期还本,这种形式一般为短期借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