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平武报恩寺的奥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15
第8版()
专栏:春潮曲

平武报恩寺的奥秘
刘俊民
汽车从绵阳出发,过了中坝,远远的天边有一抹灰色的云带,若隐若现,朦朦胧胧,那里就是平武的群山。我们的车,仿佛是朝着天边奔去。经过一个长长的山洞以后,就一直在山的夹缝中穿行。头上是望不到顶的巍峨的山峰,下面是奔腾咆哮的万丈深涧。
我的朋友们面露惊奇之色。他们从江南而来,听说偏僻的川北山区平武县城内,有一座仿故宫的明代建筑报恩寺,产生了探幽揽胜的念头。在这险关隘道内,如何建起这样宏大的建筑呢?
傍晚,汽车到了平武县城。我离开这里一晃数年了。那狭窄而凸凹不平的街道,那低矮破旧的平房呢?我们的眼前是一幢幢漂亮的楼房,阳台上养着各色艳丽的鲜花。与鲜花媲美的是街道两旁的售货摊上式样新颖的时装和穿着时装骑着自行车在街上徜徉的姑娘。
吃过晚饭,平武县的县委副书记及一位副县长邀我们去游公园。我不胜惊讶,在这小小的县城过去从未听说有公园。即便要新建公园,这个一面靠山,三面环水的地方也难找到插足之地。他们不露声色地将我们领到了北山脚下。翘首望去,悬岩边,几百级一米多宽的水泥阶梯象一条巨龙一直盘上山顶。阶梯的扶手是过去的统治者为防御少数民族而修的山上城墙。年久失修、垮塌不堪。俗话说:垮了城墙,丑了县貌,如今城墙派上了新的用场,倒为县貌增色不少。山上林木葱茏,一个个供游人休憩的亭台回廊上分别有叶圣陶、徐向前、张爱萍等革命前辈的题字题词。昔日人迹罕见的乱石荒山,如今成了远近游客争相观光的胜地,足见领导者的眼光和匠心。
我站在北山之巅,目睹迅速变化了的平武县城,真是感奋不已。这又是一个谜,与报恩寺一样令人欲寻根究底。
次日,我们便来到了报恩寺。这座酷似故宫的宫殿,是五百多年前明代古龙安府官王玺,僭越封建等级制度修造的一座王府。
报恩寺占地二万四千多平方米。寺内楼阁重叠,飞檐舞空,金碧辉煌。无论是金水桥上的石雕,还是殿内的壁画、木刻、雕塑等,造诣都很高深。其中一个九点二米高的、楠木雕成的千手观音,仅次于承德避暑山庄和北京雍和宫的雕像,居全国第三。整个建筑均系斗拱结构,无一颗钉子。几百年,它经受住了若干次地震考验。
惊叹之余,游人们不禁要问:五百多年前的一个边远山区,一无先进技术,二无先进运载工具,何以能搬动那几吨重的石头、木料,又何以能建成酷似故宫的宫殿?
平武县的县委书记老魏同志给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他说:“明代土官王玺为自己修这座王府,砍掉方圆几百里地的楠木,耗费大量民脂民膏,固然是千古罪人,应当唾弃。但他开始建房时只有二十三岁,乘进京朝贡之机,多方了解外面信息。打听到京都工役繁多,匠多逃遁。便用重金招聘了一批修建故宫的技术工人到深山里来,为后人留下了一座经久不败的艺术殿堂。从这个意义上讲,王玺也有可取之处。我们平武县委也从这里得到了一点启示。要振兴平武,我们就得解放思想,冲破大山的闭塞,了解山外信息,引进人才和知识。”平武县委的同志们没有空守着报恩寺这个历史遗产,他们从中汲取了智慧和谋略。县的领导班子作过多次调整。五个正副县长,除一副县长外,其余都是从外面来的大学生。全县招进来的大中专生已达四百余人。本地干部也送了一些到大专院校学习。每年都组织干部们去外地参观。
报恩寺得以建成的奥秘,平武县城近年来变化如此迅速的奥秘,对于一切边远贫瘠、交通闭塞的地区,不都是一个启示吗?自然的阻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为的阻隔,当人们的目光穿透了大山,奇迹也会飞落在偏远之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