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永远在新的起点上——记水电部电力科学研究院共产党员李慧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16
第5版()
专栏:先锋谱

永远在新的起点上
——记水电部电力科学研究院共产党员李慧勤
计算机二十六个乳白色的键盘上,一双纤手在灵巧地跳动,荧屏上跃出清晰的宋体字——
“汉字信息处理,是计算机在十亿人口中普及的‘瓶颈’。经专家鉴定,在全球五百多个进攻这一难关的科研成果中,H PX汉字拼形方案是一枝新秀,设计思想具有独到之处……”
这一汉字拼形方案的主要研制者,是一位年仅二十七岁的女共产党员。她叫李慧勤,是水电部电力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人员。
1983年初夏,水电部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硕文找到李慧勤,问道:
“你的汉字信息处理设计方案,经过专家论证,院里列为重要科研项目。你能不能在一年内攻克这个难关?”
“能!”回答落地有声。正在产假中的李慧勤,担起了课题组组长、主要设计者的重任。李慧勤早有这个志向和准备。她在武汉水电学院攻读研究生时,分析研究过计算机汉字处理的近百种设计方案,钻研过语言文字学、行为学、心理学,写下了十多万字的《以微型机为主体的汉字系统输入与存贮的研究》论文。
在计算机上实现汉字的信息处理,日本、美国及台湾、香港的许多专家进行了大量探索,方案达几百种,但在易学易记易用上,至今仍无重大突破。有人将汉字编码喻为“世界之难”。现在,李慧勤为了攻克这个科学难关,同并肩战斗的丈夫陈军以及课题组其他同志一起搬到办公室住,争分夺秒地工作,有时,甚至连到食堂吃饭也怕耽误时间,干脆买来馒头、面包,饿了就啃几口。她还把刚满五个月的孩子送到了武汉婆婆家。她说:“为了事业,难免失去安逸的个人生活。但是,事业使我的生活充实,我在事业中找到了最高层次的幸福。”
我国的汉字,有六万多个。要让这些字在计算机的键盘上安家落户,这种组合分布是很复杂的。可是,李慧勤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重码率总是徘徊在千分之五左右,同志们面有难色。
“也许是计算有问题,推翻重来吧。”一向不爱讲话,只知埋头苦干的陈军提出建议。
“对,重新干!”她又重新设计。三十多天里,她有时累得连胳膊都抬不起来,手指抓不住筷子,嗓子也哑了。这段时间,他们光数据就处理了几十万个。
1984年的春天来到北京的时候,小小的荧屏上,终于出现了令人鼓舞的结果,降低重码的高难度算法解决了!他们没有停步,又投入新的攻坚战。
为使计算机汉字信息处理便于人们操作和记忆,李慧勤打破常规,首次提出在计算机上试用辅助设计。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程序设计的雏形完成了,对试验样本进行的试算结果证明是正确的。可是,当用实际数据计算时,总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经过两个多月的调试,仍然毫无进展。有的同志情绪低落下来,李慧勤也有点沉不住气了。但她很快意识到,要冷静,共产党员在困难时刻只能给同志们鼓劲。后来,她听取同志们的意见,和大家一起重新构思,重新设计。他们进一步分析几万个汉字的结构,统计出一百五十多个字根,建立新的模型和编码。年轻的李慧勤累得腰也直不起来的时候,多么想挽着丈夫的手臂、抱着亲爱的儿子到公园舒心休憩。可是,她哪里也没去,办公室就是她的“家”。晚上,她脑子里一有新的想法,马上翻身起来,推醒睡在桌上的丈夫帮助演算。他们桌上的灯光,常常迎来晶亮的启明星。
1984年秋天,一个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汉字信息处理系统终于成功了。水电部机关党委授予李慧勤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李慧勤被评为全国水利电力系统特等劳动模范。
在水电部电力科学研究院的计算机房里,记者见到了李慧勤。她坐在计算机前对我们说:“成绩是我同大家一起取得的。成功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记者问她有什么愿望时,她说:“我真想见见我的儿子,他该学会叫妈妈了。”李慧勤的眼里充满着温柔的母爱。
本报通讯员 王健 本报记者 罗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