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炮制假蜂蜜的前前后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16
第5版()
专栏:剖析与思考

炮制假蜂蜜的前前后后
曾轰动全国的河南省商水县假蜂蜜案的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杨国平等二十名犯罪分子,受到国法制裁;陈继田等二十名党员、干部,受到党纪处分。
事情发生在1982年春天。正当成群结队的蜜蜂辛勤采花酿蜜时,另外一些“两条腿大蜂”却煞费心机地为大发不义之财而忙碌。河南省商水县张明乡农民杨国平,嫌卖纯蜂蜜来钱慢,就想出了一个往蜂蜜里掺白糖的主意。他先是往蜂蜜里掺白糖,后来,往蜂蜜中掺糖也嫌不够味了,便索性干起用白糖、纯碱、柠檬酸熬制假蜂蜜的勾当。到这一年下半年,杨国平等十一个养蜂户,炮制并出售假蜂蜜二十五万多斤。
针鼻大的洞,能透过斗大的风。既然熬卖假蜂蜜这么容易得手,又无人过问,于是,一股熬制、销售假蜂蜜风迅速蔓延开来。张明乡西张明村共有干部五人,直接参与熬假蜜者就有四人。张明村党支部书记张祥,郝岗乡吕场村党支部委员吕抗美,带头熬制假蜜。县政府文委秘书、共产党员陈继田,亲自跑到糖烟酒公司赊购白糖两万余斤,并联系汽车运回去让家里熬假蜜。其子陈立志熬制假蜜一万七千多斤,非法牟利五千余元。谭庄乡粮管所副所长、共产党员王刚强,公然组织本所副业组专事假蜂蜜熬制,共出售假蜜二万九千多斤,非法获利一万余元。(编者按:不正之风能够刮起来,往往与这些冠有“共产党员”称号又戴着“乌纱帽”的人有关系。这些人虽然在党的队伍中是极少数,但确实是一些危害极大的害群之马!)
在这些党员、干部影响下,熬制、销售假蜂蜜风越刮越大。到1983年6月,这股风已席卷该县七个乡镇和一些县直单位,参与、支持这一活动的有国家机关干部三十二人,职工四十七人,农村基层干部二十七人,熬卖假蜂蜜者多达七百九十多家。当时这里流行的顺口溜是:“五级工,商品粮,不如在家熬锅糖”,“咱们周口(商水县属周口地区)蜜蜂大,几千斤蜜一夜下”,“两条腿大蜂红了眼,哪还有心搞生产。”
有人计算,这些两条腿“大蜂”一共“酿造”假蜜四百七十多万斤,谋取非法利润一百一十三万元。这带来的损失多大?——假蜜调往口岸后,被全部退回;用假蜜制作的药品疗效显著受损;国家鉴于此案免去了河南省1984年出口蜂蜜五千吨的全部任务,仅此一项就少换外汇四百多万美元……
这场假蜂蜜风初起时,当地党、政部门难道没有一点察觉吗?有的。张明乡党委非常清楚本乡制作假蜂蜜的活动。但乡党委竟分不清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有人甚至认为“这是致富的新门路”。(编者按:是真分不清,还是钱迷了心窍?)
更为严重的是,县委、县政府只看到下面有人致富就表彰,而不详细调查致富途径。汤庄乡养蜂户周俊启熬制假蜂蜜四万五千斤,非法谋利一万多元,不但作为“两户一体”代表出席县先进个人代表大会,而且被选为出席河南省劳模大会的代表。(编者按:骗子骗小官僚主义者,小官僚主义者骗大官僚主义者。这种情况不是个别的,值得人们警惕。)
后来,县里个别领导虽也听到一些有关熬制假蜂蜜的议论,但都没有及时认真查处。如县政协主席吕祥,1983年5月份曾回家一次,听到儿媳与人合伙熬制假蜂蜜后,只是进行了批评劝告,回县城后根本未向县委反映。4月份,张庄工商所负责人张金重,向县工商局局长朱德海汇报了本乡熬制假蜂蜜情况,朱答复说:“你详细了解一下,调查清楚后,局里去人处理。”之后,张金重也未进行调查,朱局长也未催问此事。5月下旬,全县熬制假蜂蜜形成高潮,朱局长才赶忙到地区工商局汇报。地区工商局副局长杜希君听了汇报后说:“回去把情况检查清楚,看准了,按政策进行处理。”朱局长回县后既没有安排调查,也没有向县有关领导同志汇报,而杜副局长也未继续过问此事。(编者按:注意,这几位同志都开口讲了话,但都不认真调查处理。据说,这种办事方式的妙处在于,将来一旦追究责任可以宣称:“我当时表过态嘛!”一些该急办的事情所以久拖不决,最后酿成恶果,差不多都有一些只会“打官腔”不会干实事的人在那儿作怪。这种人如果不改错,就应摘掉其“乌纱帽”。)炮制假蜂蜜坑国害民的人最终没有逃脱法网,其中的深刻教训值得人们记取。
于善法 解国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