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福克斯洛牧场的欢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16
第6版()
专栏:澳大利亚通讯

福克斯洛牧场的欢乐
本报记者 梁平
福克斯洛牧场座落在首都堪培拉东南四十八公里处的卡普顿斯腹地。平日,这里来往的人不多,只有牧场主福克纳夫妇,留在身边的两个孩子和十一名职工。4月15日这一天,这里却显得格外忙碌。主人正在恭候贵客临门,胡耀邦总书记一行将来牧场参观。
昨夜刚下了一场阵雨,丘陵环抱的福克斯洛牧场显得清新美丽。胡总书记换上风雨衣,在澳大利亚初级产品部长凯林的陪同下来到福克斯洛牧场。主人热烈欢迎胡总书记的到访。福克纳夫妇陪胡总书记到一个羊圈旁,先向他介绍牧场情况。
这个牧场占地一万八千英亩,其中一万七千英亩是牧草地。四周是起伏的山丘和小树,远远望去,红叶芳草相间,如同一幅写实风格的油画。牧场现有一万三千只“美利奴”、“科林维尔”、“无角波尔羊”等良种羊,此外,还有六百头牛。尽管如此,福克斯洛牧场在澳大利亚也只能算得上中上水平的牧场。主人请贵宾看牧狗赶羊群的表演。一大群绵羊被放出羊圈,在碧草如茵的牧场上,漫无目的地奔跑着,好象一大块白云在绿地上飘来飘去,不断改变着形状。主人马上将两只黑牧狗放了出去,两个小黑点追上那朵“白云”,在“白云”的旁边动来动去,“白云”顿时就不乱飘了,按着“小黑点”的意志飘浮,最后飘回了羊圈。主人又把胡总书记一行请到室内看剪羊毛表演。一个身着工装的技术工人一手拿电动剪刀,另一只手牵着一只大绵羊走了进来,开始表演剪羊毛。性情温顺的大绵羊静静地躺在地上,让主人为自己“理发”。胡总书记对此很有兴趣,看得十分认真。过了一会儿,他又走到一个离工人很近的地方蹲下来看。
这时,胡启立边看边和牧场主交谈,了解澳大利亚畜牧业和羊毛方面的情况。他风趣地说:“冬天快到了,可是这些羊就要没衣服穿了。”他的话引起满堂笑声。主人告诉胡启立同志每只羊每年可剪羊毛五点五公斤。牧场每年可产羊毛七万多公斤。目前,澳大利亚全国有十七万家农场,共有羊约一亿三千万只,每年就可产羊毛七亿一千多万公斤,占全世界总产量七分之一,出口羊毛的数量占世界第一位,主要进口国为日本、法国和波兰等。因此澳大利亚享有“羊毛之国”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美称。胡总书记在日程安排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抽出时间参观牧场,这充分表明他对发展中澳两国畜牧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的关心。
工人剪完羊毛后,胡总书记拾起手腕看了看表,一头又肥又大的绵羊在不到十分钟内成为一只秃羊。另一位工人悄悄地告诉记者,这位工人的记录比平时慢了一半还不止,因为他头一次在这么多贵宾、这么多摄影机前表演,实在有些紧张。
接着,技术工人把剪下的全部羊毛铺在一个作业台上,如同一块毛毯。胡总书记看后连连夸羊毛质量好。主人从这块羊毛最好一部分中剪出一小节,装入一只白色信封,送给胡总书记留念。胡总书记向牧场主夫妇回赠了礼物。胡总书记和胡启立同志还应邀在贵宾留言簿上签了名。
告别前,胡总书记称赞牧场技术先进。牧场主夫妇对胡总书记说:“今天我们能接待总书记感到荣幸。”胡总书记还问他们到过中国没有?当听到回答是没有时,胡总书记说:“希望你们去中国访问。”然后,他与福克纳夫妇握别。记者请福克纳谈谈感想,他不加思索地说:“今天,总书记参观了我的牧场,看了剪羊毛和赶羊的表演,我们心里非常高兴。”(附图片)
4月15日,胡耀邦总书记访问堪培拉附近的福克斯洛牧场时,观看工人剪羊毛。新华社记者 谢丰泉摄(传真照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