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从日译本《鲁迅全集》想起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16
第8版()
专栏:

从日译本《鲁迅全集》想起的
林默涵
不久前,我收到日本学习研究社赠送的新版日文《鲁迅全集》第八卷,它的精美的印刷和素雅的装帧,使人爱不释手。这是日本朋友根据我国1981年版《鲁迅全集》译出的,全书十六卷,将陆续出版。
学习研究社是日本一家规模较大的出版社,为了出版这套书,花费了很大力量。他们邀请了数十位专家学者参加编译工作,除了翻译正文及中文版的全部注释外,还针对日本读者的需要,增加了不少译者注释。据说《全集》印数只有几千套,赚不到什么钱,还有可能蚀本。一个外国出版社为了把我国伟大作家的作品介绍给他们国家的人民,不计盈亏,认真地翻译出版这套全集,这种精神不能不令人起敬。
这引起我一些联想。在资本主义那个金钱社会中,许多出版商是围着钱转的,只要有利可图,可以大量印制有害于群众的出版物;然而其中也不乏具有远见卓识之士,不屑于这样做,所以不可一概而论。我们国家的出版社,是社会主义的企业,当然也要考虑盈亏问题,要改善经营管理,讲究经济效益。但出版社又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责任,是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技术知识的重要阵地,它的任务是给人民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粮,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国家的学术研究水平。它既要出版广大群众喜爱的通俗读物,同时也要出版水平较高的专门性学术著作。尽管各个出版社分工不同,但总起来说,二者不可偏废。
大约两年前,我曾发表过这样的意见:我们的图书出版规划,总的说应着重考虑出版这样三类书籍:一、为八亿农民所需要的读物;二、给三亿少年儿童阅读的图书;三、水平较高却可能蚀本的科学和文学著作。至今我仍然这样认为,上述三类书籍是满足人民的文化需要和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所不可缺少的。
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出版社都一样的赚钱。有的出版社可能盈利多些,有的出版社可能盈利少些,有的出版社(如儿童读物出版社)就不能过于强调盈利。出版社要出各种书籍,也不能要求所有书籍都一样的赚钱。有的图书可以多印多销;有的则需要控制印数,限定发行范围;有的书籍虽然发行量大(如中小学教科书),但只能薄利或者保本。某些水平较高的学术著作,明知可能蚀本,也要出版。这一切要从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要受党和国家制订的出版工作方针政策所制约。据我所知,有许多出版社是这样做的,受到文化界知识界一致好评。但也有些出版社根本不考虑这个,只注意赚钱,大量印行对读者无益甚至有害的图书,这就走上邪门歪道了。请看一个异国出版社对待出版《鲁迅全集》的严肃态度,能不使人感慨系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