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万里在江苏视察工作调查城乡经济改革新进展时说 改革一定要敢于实事求是 改革搞好了,群众的积极性就会充分发挥出来,就会创造出新生活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17
第1版()
专栏:

万里在江苏视察工作调查城乡经济改革新进展时说
改革一定要敢于实事求是
改革搞好了,群众的积极性就会充分发挥出来,就会创造出新生活来
本报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万里,从3月27日到4月4日在江苏省苏州、常州、南京市视察工作。他在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陪同下,调查了大中城市和农村小城镇经济改革的新进展,深入到工厂车间、贸易集市、居民家庭,了解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情况,看到这些地方的改革促进了经济建设,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兴地说,世界是人民创造的。改革搞好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就会充分发挥出来,每个地方都会有新的创造。
一刀切一阵风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领导方式
万里同志在常州、南京召开座谈会,调查大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从1983年开始,常州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抓了搞活企业这个关键,通过三放(经营方式放开、权力下放、政策放宽)和三改(利改税、改革企业领导体制、改革分配形式),使多数企业呈现了空前的活力,城市其他部门的配套改革也顺利展开,取得了成效。万里同志在市委负责同志汇报时插话说,常州市是经济改革走在前头的城市,这几天我们已感受到改革给各方面带来的变化。他赞扬常州市以骨干产品为主,组织城乡企业和科研、流通单位结成广泛的经济联合体的做法,“象孔雀开屏,一串一串的,不受行业、地区限制,这种横向的经济联系要逐步扩大。”当常州市的同志谈到改革中对一些具体做法有一阵风而起、一刀切而止的偏向时,万里同志说:一刀切,一阵风,一轰而起,这样管经济管不好,因为这不是符合经济规律的领导方式。改革一定要敢于实事求是,推广先进的改革经验,也要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常州的经验哪些可以在南京等大城市推广,哪些行不通,要好好研究。万里在南京市负责同志汇报时又说,大城市大中企业多,过去是封闭型的生产方式。市委、市政府要花三五年时间,把重心放在搞活企业上。办法要从实践中来,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注意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矛盾。除了执行政策外,要有一套很好的领导方法,能非常灵敏、及时地掌握情况、了解问题、解决矛盾。搞活城市经济从哪里着手?还是常州的办法,先从容易改的方面做起。万里同志勉励江苏省委负责同志既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同时还要敢于大胆实践。在视察期间谈到长江三角洲地带对外开放问题,万里同志说,现在开放的重点,应放在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上。要解决好住房问题,多搞商品房出售,鼓励居民购买
矗立在苏州、常州城近郊的彩香村、清潭新村等新建的住宅小区,以崭新的风貌呈现在万里副总理一行面前。这几个新村,居民的住房面积一般都达到每人平均十平方米左右,公共设施齐全。万里同志说,现在人民群众吃饱了,穿暖了,下一步就要解决好住的问题了。他详细了解了商品住宅的销售情况,指出,要多搞一点商品房出售,可以采取让群众储蓄买房等多种形式,鼓励居民购买住宅,加快建房资金的周转。还要成立专门的公司搞好房屋维修,为买房户服务。新建的住宅小区还要搞好送报、送牛奶、存放自行车、公用电话传呼等社会服务。街道上要发动居民搞好环境美化工作,让新的一代从小养成爱美、爱清洁的习惯。城市管理工作要加强,做到美化、净化,两个文明一齐抓。他还访问了几户普通居民家庭,询问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情况。离开清潭新村时,万里同志应街道干部之邀,在留言簿上题词:“为人民服务”,并说,这是最通俗的话,最容易讲的话,也是最难办好的话。
把小城镇建成高度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结合的典范
3月30日,万里副总理一行专程前往距常熟城十八公里的碧溪乡,视察小城镇建设。这个过去只有一百米长的街道的农村小镇,现在兴办了三十五个乡镇企业。生产发展后,居民集资六百万元建设小城镇。街上座座高楼比肩耸立,二十多座拱桥横贯河上,已成为工商业欣欣向荣、文化教育发达、交通便利的水乡新镇。万里同志兴致勃勃地在碧溪镇上漫步。他问乡党委书记周定根:
“镇上有多少工人,住不住在这里?”周回答,有六千工人在镇上做工,家都住在农村,骑自行车上下班,“厂里做工三班倒,回家务农晚、中、早”,是工兼农。镇上居民只有四百人。万里同志说,就应该工兼农,镇上不用盖宿舍,工人回家还能搞家务、做农活,青年人的婚姻大事也好解决。要把道路修好,现在农民骑自行车上班,不能排除将来农民有摩托车、小汽车。当然修路要因地制宜,不一定都搞大马路,这里土地少嘛!他详细询问了镇上文化教育和商业服务业和邮电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指出,小城镇是农村最基层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信息中心,要在发展工农业的同时把第三产业办好。还要同大中城市联结起来,形成技术培训、智力输送的网络和信息、交通网络。万里同志对韩培信同志说,要想得远一些,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农村怎样发展?你们搞出个样子来。大城市不能再膨胀了,中等城市,这一带有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也已够了。要把小城镇建设成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相结合的典范,使群众住在农村比城里还舒服。这样,我们可以在世界上创造出一个好的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模式。要组织各方面的专家都来研究这个问题。当韩培信同志告诉他省委十分重视小城镇研究,近年来做了大量工作时,他说,好,你们这里有创造。旧的经济体制把下面管得死死的,改革搞好了,人民自己会创造出新的生活来。
(原载4月6日新华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