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香港中资银行的雄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18
第2版()
专栏:

香港中资银行的雄心
本报记者 袁先禄
中国银行香港分行的新大厦于18日正式开工兴建。这座由美籍华裔著名建筑师贝聿铭精心设计的七十层大楼,风格新颖,外观宏伟,在1988年落成后将成为香港风貌的一个重要标志和亚洲的最高建筑物。
香港有些报纸曾经评论说,兴建这座不寻常的大厦,反映了中银集团在香港近年来取得的引人注目的发展和今后大展宏图的雄心。
中银集团,是港澳地区十四家中资银行(其中在澳门的只有一家)和一家投资公司组成的金融集团。集团所属的银行、公司都是独立的企业,但一些重大业务则由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统筹安排,合作经营。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就是其中的一家。
中银集团近年来在香港的业务发展情况究竟如何呢?在大厦开工前夕,记者向这个集团的有关负责人提出了这个问题。
银行家讲话离不开数字。“以1984年同1979年相比,整个集团的存款总额增加260%,放款增加290%。其中中国银行香港分行一家,存款增加350%,放款增加260%……”
“促进香港的繁荣,这是我们长远的业务方针。”中银集团的这位负责人作了这样的概括以后,接着又说:“对支持祖国的四化建设,我们也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1984年,中银集团对港澳客商在内地贸易、投资的贷款共五百多笔,比前一年增长32%;金额达四十多亿港元,增长77%。此外,这个集团利用机构多、联系广、信息灵等等优势,为港商提供向中国投资的咨询业务,对有关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也为国内企业提供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信息和资料。这些并没有用数字表现的工作,对于促进中国同海外的经济联系也起了有益的作用。
“这里的报纸说你们准备大展宏图。你们的雄心是什么呢?”
“为香港的繁荣和祖国的四化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位负责人信心十足地说:“我们肯定能比过去做得更好。”
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生效之后,香港的局势将更加稳定,中国的经济改革,在纠正新的不正之风之后将会更加健康地进行,国际资金大量涌入香港,准备寻求同中国合作的机会。香港本地的地产市场恢复正常,投资气氛逐渐好转……这给中银集团进一步开展业务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经过几年的努力,中银集团在业务国际化、经营多元化、管理现代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不久前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成为香港银行业咨询委员会成员,中资银行的领导人历史上第一次参加这个机构将使中银集团同香港其他银行建立更密切的业务联系。电脑中心早在几年前建立,很多业务效率大大提高,自动化装置的普遍设置,客户可以在银行下班时间存取款项,中银集团本身的条件也大大改善了。
“当然,我们还有一些严重的弱点,需要努力克服。”这位负责人指出,最主要的问题是:人员水平不高,特别是中高级领导人中有一些还缺少现代化银行的业务知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银集团除了招收一些受过专业教育的新人以外,还专门设立了培训中心,聘请有关专家教课,使现有工作人员能通过业余进修提高水平。
“新的大厦马上要动工了。首先要把基础工程做好,大厦才能拔地而起。我们决心要对培训人员下本钱,因为这正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工程。”这位负责人指着新大厦的图样这样说。
是的,正象这座壮观的大厦将在坚实的基础上出现一样,在香港的中资银行,几年以后有了足够的具有现代化经营知识的人员,大展宏图的雄心是一定可以实现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