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从宾馆看“会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18
第2版()
专栏:采访札记

从宾馆看“会海”
新华社记者 顾万明 谢金虎
有些习以为常的事,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往往吓人一跳。从宾馆这一“窗口”看当前会议太多的问题,就很使人触目惊心。
几天前,记者在哈尔滨市北方大厦宾馆翻阅了会议登记簿,仅3月份,这个宾馆就接待了五十四个会议的代表住宿,参加会议的人数共七千一百多人。按每个会议开四天计算,这些人就把近三万个工作日“泡”在了宾馆里。
让我们再为这七千一百多人算一笔经济帐:乘车需近二百节卧铺车厢运送;住宿费按每人一天七元计算,要用二十万元以上;伙食补贴每人每天按两元计算,需要近六万元。
会议之多实在惊人。以上仅仅是一家宾馆的情况。记者在哈尔滨市走了四、五家宾馆,家家都被会议代表占满。一般地说,会议要层层传达,这样为传达一次会议精神往往要召开多次会议。由此想到全省、全国,一年要开多少会!
在北方大厦宾馆接待室,记者听到要求安排会议的电话铃声不断,不少人还要求把会议排在避暑季节。一位女接待员对记者说,宾馆的会议接待工作已安排到七、八月份了。
会议之多已使基层难以承受。记者在宾馆遇到一位自称为“会议厂长”的干部。原来这家工厂为了解脱其他干部的会议负担,让一位副厂长专门应付开会。这位“会议厂长”发愁道:“会议这么多,我们哪有精力抓工作?”
记者在宾馆看到,多数会议都有事先印刷好的文字材料,开会不过照本宣读。因此,会议完全不必开得这么多,这么长。
一些有识之士认为,要改进领导作风,多干实事,少搞形式主义,必须清除“会海”的积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