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胡耀邦向澳大利亚经济计划咨询委员会和工商界人士发表讲话 中澳经济合作拥有很大的潜力和余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18
第4版()
专栏:

胡耀邦向澳大利亚经济计划咨询委员会和工商界人士发表讲话
中澳经济合作拥有很大的潜力和余地
新华社堪培拉4月17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今天在这里向澳大利亚经济计划咨询委员会和工商界人士发表讲话,全文如下:
很高兴能够同贵国经济界的朋友们会面。中澳建交以来,两国贸易和经济合作逐年扩大,现在贵国已成为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我愿向在座诸位,向一切为中澳友好合作出过力的贵国经济界朋友们,表示敬意。
三天前我参观了西澳的铁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认为中澳在钢铁生产方面进行合作有很大的潜力,对双方都有利。如能达成协议,那将是中澳经济合作向更高阶段前进的新起点,象征着中澳合作的前景大有希望。
大家知道,我国计划从1980年到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达到一万亿美元,外贸总额也要翻两番,达到一千六百亿美元。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可以达到,也有可能超过。这里我想向各位提出一个问题:中澳贸易起点不算太高,现在每年只有大约十亿美元,能不能到本世纪末也翻两番,达到每年四十亿美元,或者更多一些呢?我看是完全可能的。我这样说的根据是,中澳经济合作确实拥有很大的潜力和余地。
中澳同处太平洋地区,又是友好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能够成为良好的贸易和合作伙伴。中澳两国都地大物博,而又各有特点,你们在铁、铝等矿产品和畜牧产品以及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拥有优势,我们在石油等资源以及劳动力和市场等方面具有优越条件,可以互相补充,取长补短。我还要说到,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也为发展中澳经济合作提供了极好机会。最近我国政府决定:继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十四个城市之后,又把整个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福建省的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这就是说,包括一亿一千多万人口的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都要开放。以后还要开放整个沿海地区。这无疑将大有利于贵国工商界来中国做生意,并以多种方式参加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来。
为了使我们的经济合作能够顺利发展,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共同注意。
第一,要有长远的打算。中国资金和技术力量不足,开发能力比较薄弱,从眼前看是不利的因素;但从长远看,如果通过同你们的合作,中国的开发能力增强了,市场容量扩大了,就能够更多地吸收你们的东西,也能够更多地提供你们所需要的东西,这对你们又是有利的。因此,同中国进行合作,不仅需要权衡一时一事的利弊得失,更需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开拓新的合作领域的魄力。有些事情,也许短时间内获利不大,但是放长远一点看,却是大有利益的明智之举。
第二,要有互利的观点。现在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少,进口多,累计逆差已达五十多亿美元。我们不要求绝对平衡,但是逆差这样大,长此以往,中国的支付能力就要出问题,想买你们的东西也买不起。希望你们在向中国推销产品的同时,也认真研究一下帮助中国扩大出口的问题。听说你们制订了一个“中国行动计划”,其中就包括这个问题,这很好,希望你们的计划取得成功。
第三,要互相了解和适应。中国和澳大利亚国情不同,贸易作法也不尽相同,这就产生了一个互相了解和互相适应的问题。我们应当努力适应你们的作法,学会同你们做生意,你们也应当更多了解我们,用适应中国特点的方法同我们做生意。这样,双方就容易谈得拢了。
中国市场很大,蕴藏着巨大潜力,越来越多的国际工商界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他们很强调以更大的活力和更富有竞争性的条件,来开展同中国的经济合作。这种情况也在贵国存在。我认为很值得各位继续注意。
最后,我愿向各位提出几点友好的建议:第一,多到中国来看看,考察中国的市场,探索经济合作的更多可能和途径;第二,可以先多搞一点中小型合作,以利于取得经验,逐步发展;第三,如果看准了,就下决断,不失时机地把合作的步子迈得更大一些。无论哪一条,我们都欢迎。中国人是不会亏待朋友的。一切同中国合作的外国朋友,在帮助中国发展的同时,也一定能够促进自己事业的兴旺发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