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由“热”变“冷”的教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19
第1版()
专栏:

由“热”变“冷”的教训
本报评论员
广州万宝牌电冰箱曾因质量好、外形美、价格低,在市场上抢手一时。可惜,为时不久,“万宝热”变成了“万宝冷”。原因是偷工减料、粗制滥造,许多不合格品进入市场。想想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有利于我们端正业务指导思想,办好企业。
这件事提醒我们,对工业产品要树立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思想,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对人民负责的宗旨。办企业要盈利,但要凭真本事,下硬功夫,提高干部素质,改进质量管理,走正道,决不能算计国家,算计群众,走邪路。用户是企业的顾客,应该说也是企业的主人,决定着产品的销路,决定着企业的命运。有些企业家对职工说:“谁砸产品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这是要求职工重视产品质量的警告,有道理。
这件事还提醒我们,在改革中要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更要重视产品的社会效益。有些同志只想着增产值,捞利润,追求高速度、大批量,由于忽视质量,结果生产得越多,社会上积压得越多。这叫工厂报喜,商店报忧,用户抱怨。当前不少轻工业品的生产保持继续增长的好势头,但部分产品质量出现波动,少数产品严重下降,应引起有关部门注意。要重视挖掘内部潜力,力求低消耗,高质量,既要多快,更要好省。为什么中外一些名牌、老牌、王牌产品几十年几百年牌子不倒?重要原因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
“万宝热”变成“万宝冷”,简单看,是个产品质量问题,往深处看,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企业指导思想“转轨”的问题。这种事,说起来和坑、蒙、拐、骗不同,但在顾客眼里,都是掏用户腰包,算计用户,只不过是出以一种“合法”的方式罢了。以最近在北京销售的四千多台万宝牌电冰箱为例,返修率高达10%,也就是说有四百多家买了劣货。有的用户省吃俭用,好不容易买个电冰箱,碰上这种倒霉事,难免很恼火的,既埋怨造劣货的厂家,也埋怨卖劣货的店家,有人甚至错误地归咎于当前正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生产、销售劣质产品的同志们听听,你们的作为,造成的经济、政治后果多么严重!
对这件事,广州市的领导同志是十分重视的,正进行产品质量大检查,重点是电冰箱、电视机、收录机、空调机等高档耐用产品。广大消费者希望“万宝”吃一堑长一智,尽快挽回声誉。更希望此事引起企业家们注意,越是紧俏商品越要重视质量。由于我国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供不应求,质量问题暂时被抢购“热”的现象掩盖起来。随着供应量的增加,普及率的提高,新技术的运用,商品竞争的展开,质量问题很快会突出来。
万宝电冰箱由“热”变“冷”,是对家用电器企业以至其它轻工业提出了一个如何实现产品全优、保持信誉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