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利用新技术改造我国电报业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19
第2版()
专栏:

利用新技术改造我国电报业务
汪力 王福元
自从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Morse)发明电报机以来,电报被人们用作通讯工具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公众电报和用户电报逐步实现了程序控制自动转报。我国电报通信技术发展十分缓慢,自五十年代中至七十年代末,二十多年来,用户电报没有发展,公众电报的接转方式也比较落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国内外交往大量增加,为适应电报业务量大幅度增长的需要,上海电报局1979年与复旦大学、上海无线电十三厂合作,研究程序控制自动转报系统,采用国产D J S131电子计算机,自行设计研制成功64线公众电报自动转报设备,1982年初通过部级鉴定。
为改变用户电报人工接转的落后方式,缓和电路供不应求的特殊状态,上海电报局于1982年研制成功一套256线程控用户电报自动交换系统,1983年又扩大为1,024线并与国际用户电报交换网接通,从此,上海市可以通过这条系统向世界各地迅速而准确地传递信息。这两条系统的研制成功和投入使用,使我国公众电报自动转报系统和用户电报自动交换系统跨入了世界现代化电报通信技术的先进行列。
1984年上海电报局又研制成功一套容量更大的256线公众电报自动转报系统,可将该局的全部转报电路接入系统。
程控自动转报就是按规定的电报格式,订出各种传递格式的操作要领和程序,如电报编号、发报局名、收报局名、用户电传号或电报挂号、电文等编好程序,输入电子计算机程控自动转报系统,该系统即可根据指令自动收报、识别、分发、转发、造表、贮存等,代替了人工各项处理手续。
由于该系统设计合理,性能可靠,使用以来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速了公众电报的中转速度,消灭了人工转报可能出现的差错,受到各地电信局的欢迎,截至目前全国已有石家庄、成都、杭州、广州、南昌等十一个城市的电信局的公众电报通信,采用了电子计算机控制的自动转报设备,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据1984年底统计:一,节约人力50—60%并减轻了报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还节约了大量终端设备和业务费用;二,提高了电报时效,与人工转报比较提高时效十倍(人工一次接转平均需20—30分钟,自动转报只需2—3分钟);三,提高通信质量,减少了人工中转可能发生的差错。公众电报自动转报系统的主要设计者李国仪(原系报务员),用户电报的主要设计者何文婉,他们对电子计算机原来都是门外汉,可是他们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终于取得了用新兴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成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