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军营春潮——武汉军区空军部队现代化建设新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19
第4版()
专栏:

军营春潮
——武汉军区空军部队现代化建设新貌
本报记者 阎吾 孙茂庆
前不久,我们访问了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空军部队,展现在眼前的是军营现代化的风姿新貌。它使人欣喜振奋,豪情横生,激起了加快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波涛。

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我们观看了空降兵新兵团的训练汇报表演。在场的一些带兵老将介绍说,过去要训练出有一定水平的新战士至少一年时间才能组织汇报表演,而现在只用了三十五天!
我们走进新兵训练指挥室,顿觉别开生面。军长、副军长和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十一位处长面前,一字形摆着十几部微型计算机。他们正在屏幕上布兵万里疆场。“战场”的各种信息纷纷传来:有侦察部队提供的军事情报,有某空降兵团开进的报告,有方面军首长的紧急命令……计算机按照“优先级自动排队处理”程序,迅速处理着纷繁复杂的信息。我们看到三份文电按不同等级传递完毕,只用了三十秒钟。
在另一个教学室里,一群新战士正在那里学习激光瞄准射击。我们饶有兴趣地接过枪,稍加学习一下原理和要领,举枪射击,连发连中。现代化的器材对提高训练效果作用真大啊!一个单兵训练要学三十七个战术动作,过去要讲、要练几个月;现在,要练的战术动作在沙盘上一一显示出来,叫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武汉空军的一位领导同志告诉我们,过去,空军歼击航空兵部队的地面指挥员和领航员,实施空中作战训练的指挥引导,全靠目测心算,图上作业。现在,他们将微电脑逐步应用于飞行指挥系统,指挥人员只要一按电钮,字符显示器和图形显示器就迅速、准确地把空中我机和“敌”机的情况用一系列数据和图形,显示在荧光屏上。这样实施指挥引导,精确度高,快速反应能力强。
科学转化为新的战斗力。武汉空军部队各项训练成绩,都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歼击机的直线空靶射击成绩,打破了空军的最高纪录,轰炸机部队涌现了一百多次轰炸命中率全部优秀的轰炸能手。有支航空兵部队空中“拉练”,昼夜兼程,飞越八个省,起降六个机场,航程三千多公里,安全正点到达。

武汉空军某师有一位参谋,研制我军第一台某型号歼击机飞行防撞、防触地自动拉起装置,一些飞机装上这个仪器,撞山、触地事故就可以避免发生了。这对保证飞行安全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可是,原先他只在一间小屋的小床板上从事研制工作,翻阅了两千七百多万字的资料。部队领导知道这个情况后,迅速给他改善了工作条件,以保证这项重大的科研成果早日问世。
提到这件事,武空司令员武继元很有感触地说,领导为部属创造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对保证现代化建设多么重要啊!他告诉我们,有人粗略地算了一下,国家培养一个成熟的飞行员,花费的黄金相当于飞行员体重的一倍。如果我国的飞行员人人身强体壮,延长一年飞行年龄,就可为国家节约训练费二十多个亿。
干大业的人,就得会算这样的大账。我们在武汉空军采访期间,深深感到部队领导对飞行员的各项工作正是本着这种观点尽心尽力做好的,把不断改善部队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看成是保障部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不能等现代化,要干现代化。干现代化该从哪里着手呢?武汉空军的领导向我们说,国富才能兵强。在新的历史时期,军队要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就要坚决服从大局,参加和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使国家经济更快地发展起来;同时还要发扬“南泥湾精神”,艰苦奋斗,发展生产,依靠自己的力量为现代化添砖加瓦。
武空领导同志谈了这么个情况,武汉空军部队有较为雄厚的技术力量和装备优势,还有大批家属工厂,潜力可大着哩!
在一个高炮团,我们访问了士兵厂长金国华。他在改革的洪流中激流勇进,带领干部家属办起了一个军需综合加工厂,与几个省的工厂联营,开辟了一项新的军工事业。短短几个月,不仅为部队获纯利五十万元,而且使一批联营的民用工厂从奄奄一息的状态变活了。这真是利国、利民又利军!
武空部队还急国家所急,帮地方建设所需,发挥自己的人力、技术及装备优势,积极参加和支援国家经济建设。我国第一个薄钢厂——武钢“一米七”冷轧厂,全套设备是从国外进口的。过去损坏的零配件,也靠国外进口,既花钱,又费时,影响生产。武空航空修理厂把自己的新工艺、新技术献出来,解决了这个大问题。
回顾这一个时期的工作,武空政委康星火深有体会地说,一支部队在完成保卫祖国任务的前提下,如果生产收益搞好了,以现代物质文明作基础,不少工作也就好做了。我们国防现代化建设就是这样加快了步子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