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5阅读
  • 0回复

孙中山研究评述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22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孙中山研究评述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在3月下旬举行的孙中山研究评述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四十九名中外学者就孙中山早期和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活动、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来自日本、美国、民主德国、联邦德国、澳大利亚和香港地区的学者还分别介绍了本国或地区研究孙中山的情况。讨论中的一些观点综述如下:
一、孙中山的早期思想。对于孙中山在兴中会成立前的思想,普遍认为内容比较驳杂,革命思想还不成熟,对其中的主导方面是什么,产生了分歧。一种意见认为,兴中会成立前,革命思想占孙中山思想的主导地位。孙中山在1885年受中法战争的刺激,就萌发了反清的革命思想。持这一观点的论者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有:孙中山的回溯,别人追忆孙中山在西医书院时“四大寇”高谈造反和他在其它场合的革命言论,以及翠亨村老人所说的试验炸弹等事。他们强调,在判定孙中山思想的性质时,不能仅据《致郑藻如书》、《农功》、《上李鸿章书》三篇早期文字。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兴中会成立前,孙中山思想中改良主义占主要地位。由于对民主革命的了解极为有限,因此孙中山所能发表的政治见解不可能不夹杂一些当时流行的改良主张。到兴中会成立时,它的宣言还根本看不出革命色彩,入会誓词也没有超越反满复汉的思想范围。这些论者强调,研究孙中山的早期思想应以现存的早期三篇文章为根据。但他们都一致认为,孙中山的改良思想有着自己的特点。从性质上说,孙中山的改良思想封建性小而民主性大,他的变革要求更为强烈,没有完全被改良思想所束缚,而是同时探索新的救国途径。这种性质上的差异,正是他以后迅速转向革命的重要原因。五十年代有人认为孙中山是一位改良主义者的说法,近年来没有重新提起。第三种意见认为,孙中山早期思想中主要有“爱国思想”、“反清革命思想”、“改良维新思想”、“重农思想”等多种成分,但“和爱国结合的反清革命思想”是其“基本倾向”。
有些学者指出,对孙中山早期思想的性质要达到比较确切的认识,需要探讨三个问题:第一,创立兴中会之前,孙中山思想上究竟是以反清为主,还是以改良为主?第二,即使有反清思想,这种思想是否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范畴?第三,对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程度,应作怎样的估计?只有弄清这些基本情况,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二、孙中山对民国初年国民党的态度。辛亥革命后,同盟会的不少会员幻想争取议会多数,实现“政党内阁”,其中以宋教仁最为热心。1912年8月25日,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一些立宪派旧官僚政客组成的小党派在北京组成国民党。孙中山对成立国民党到底是什么态度,是史学界始终存在争议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孙中山是不赞成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因为,从思想体系来说,两党政治、责任内阁等并不是孙中山的一贯主张。另一种意见则相反,认为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孙中山是赞成的。在此问题上,孙宋“并无任何分歧”,并引证当时的报刊,指出此事为孙中山、黄兴所“提议”,“命与他党合并”,还认为孙在同盟会改组国民党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三、对中华革命党的评价。1913年“二次革命”后,孙中山被迫东渡日本。为了重举革命旗帜,继续反袁,1914年6月,孙中山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对中华革命党的性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中华革命党是一个狭隘的秘密结社的小团体。一些学者指出,严重的宗派性使中华革命党严重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排斥了和孙中山有分歧的许多老同志(如黄兴)。还有人认为,中华革命党的纲领比起同盟会的纲领是一个倒退;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中华革命党是一个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粗具全国规模的革命政党。理由是:第一,中华革命党坚持了一条较国民党进步的革命纲领;第二,坚持了一条武装斗争的革命道路;第三,在党的组织工作方面,力图实现集中领导,加强党的统一。
四、关于孙中山革命思想的评价。对于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实际作用,看法基本一致,趋于肯定,认为它指导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特别是指导了辛亥革命。但对于其理论意义,看法则不尽一致。有的学者认为,应该高度肯定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他主张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宣称“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一思想不仅高出于他的前辈,而且也高出于他同时代人。也有的学者表示,对三民主义政纲不应评价过高。因为在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尚未达到他自己思想的高峰,这个高峰应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宣言公布的时候。但此时无产阶级已经登上政治舞台,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最多也只和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相符。还有一些学者指出,并非所有的思想火花均在孙中山身上最先迸发。 (炳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