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阅读
  • 0回复

一位值得表扬的县委书记——记山西省永济县县委书记王学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23
第5版()
专栏:

一位值得表扬的县委书记
——记山西省永济县县委书记王学良
编者按:山西省永济县是整党试点单位。该县的县委书记王学良同志坚决贯彻中共中央有关整党工作的指示,切实引导党员干部否定“文革”,消除派性的经验,是可取的。搞好第二期整党,在整个整党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任务十分繁重。永济县的经验说明,只要各整党单位领导重视,从实际情况出发,抓住重点问题,精心加以指导,整党任务是能够顺利完成的。
王学良就任山西省永济县县委书记时,正是1984年初春。当时,永济县以“问题成堆”闻名于运城地区。别的不说,“文革”以来,这里的县委书记就换了九茬。王学良是第十任县委书记。他刚上任,永济县作为整党试点县,开始整党。
在新任县委书记与党员干部的见面会上,王学良入情入理的话语,很快抓住了大家的心:永济县占天时地利,就缺“人和”。“文革”期间,这里大折腾七次,小折腾无数。之后,派性越积越深。不少干部厌恶派性却又无能为力,处于“好事不带头,坏事不参与,工作没劲头,情绪不对头”的精神状态。干部群众气没顺过,上级来的工作组没断过,永济县没安宁过。工作怎么搞得好、经济怎么上得去?
王学良面对党员干部,表明了他和新县委的决心:“不改变永济的面貌,对不住永济的三十三万父老乡亲!永济要变,必先治乱。乱的根源主要就是派性。我们一不搞派性,二不怕派性!过去以派性反派性,越反派性越严重;和稀泥,抹光墙,实际会纵容派性。我们再也不能回避这个矛盾了!”
对王学良的一番话,不少人称道,也有一些人怀疑:“永济地方水土硬,来了书记都生病。来是兴冲冲,去是灰溜溜。”
根据永济县的实际,先抓彻底否定“文革”教育,清除派性。王学良挤出时间,为因派性而闹隔阂多年的同志牵线搭桥,让他们捐弃前嫌;帮犯过错误的同志卸下包袱,鼓励他们锐意进取;拜访在永济县工作多年的老同志,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王学良在几个月之内找了一百多位干部谈话,接待处理了一百多件(次)群众来信来访,解决了一大批“胡子案”。
王学良经过调查分析深深感到,要否定“文革”、消除派性,首先要从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做起。解开了大疙瘩,松开了中疙瘩,小疙瘩就会迎刃而解。一位“文革”中一直受压挨整的老干部,虽然未参加任何派,但群众反映他在某些问题上有派性。王学良就和县委副书记、县长林涛、县委副书记仇炎生等两次找他谈心。这位老同志认真回顾了自己在“文革”中走过的历程,真诚地检查了自己的派性,不断提高了增强党性的自觉性。王学良等同志与县机关另外五位负责干部谈心,启发他们与派性彻底决裂。这几位负责干部在党员干部大会上现身说法,严于解剖自己,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有些同志过去是越批派性越不顺气,现在纷纷交心谈心解疙瘩;有的同志主动检查了隐瞒多年的错误,去掉了心病,振作了精神。据统计,第二期整党开始后,全县已有一百九十对同志解开了派性疙瘩,增进了团结。一位老同志看到这种景象后,写了一副对联:“十年内乱同志变仇人;一场教育干戈化玉帛。”横批是:“否定文革好。”
谈起清除派性带来的变化,王学良诙谐地说:“好比吃了藿香正气丸,人们感到爽快多了,气也顺了。”通过整党,消除派性,永济县出现了和衷共济干四化的新局面,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好转,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发案率大大降低。去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比上一年增加18%,人均收入翻了近一番。
王学良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领导和群众的好评。最近,中央一位负责同志称赞他是“一位值得表扬的县委书记。”王学良没有自满,他在继续奋进。
冯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