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纠正商业服务业网点建设上的形式主义 哈尔滨市开“窗”放“鸟”群众称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25
第2版()
专栏:

纠正商业服务业网点建设上的形式主义
哈尔滨市开“窗”放“鸟”群众称便
新华社哈尔滨电 (记者谢金虎、顾万明)清晨,当哈尔滨市从沉睡中醒来的时候,许多大街小巷便响起一阵阵出售菜蔬和鲜蛋的吆喝声、招卖盐碱酱醋的铃铛声和收购废旧物资的皮鼓声;与此同时,一个个香烟柜子、杂货床子、修鞋挑子、修自行车摊子,也陆续出现在街头巷尾。这种方便群众生活的景象,是这个市在商业服务业网点建设上纠正形式主义,实行开“窗”放“鸟”后出现的。
过去,这些商贩、匠人是不能离开门市房、农贸市场和“一条街”去做生意的。“修配补一条街”、“日用杂品一条街”、“服装裁制一条街”、“干鲜水果一条街”……,把数以百计的商贩、匠人圈在里边,摊床相连,人流如潮,被誉为搞活经济的“窗口”。然而,群众却认为这种“窗口”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人们抱怨说:“修只鞋也要跑好远路,又搭功夫又挨挤,花的车钱比修鞋费还多”。
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引起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经过市场调查,市里认识到,一个城市在商业服务业网点建设上搞点“窗口”是必要的,但这种“窗口”必须符合商品流通规律,适应群众生活需要,否则就会成为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于是,从去年开始,这个市本着既有利管理又促进经济搞活、既方便经营者和消费者又不影响市容观瞻的原则,调整网点布局。他们一方面进一步规划、建设好各种专业性的“一条街”;另一方面开“窗”放“鸟”,允许同群众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商贩、匠人离开门市房、农贸市场和“一条街”经营,有的可以走街串巷叫卖,有的可以在街头巷尾摆摊设点。
这样一改,群众称便,从业者叫好。去年,这个市的个体工商业户由上年的一万七千户猛增到二万八千多户,今年以来又有新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