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各领风骚没几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4-26
第5版()
专栏:

各领风骚没几年
陈小川
祖师爷这一称谓,在我们这个国度里的诞生是悠悠乎远矣的事了。许多行当都尊奉着自己的祖师爷,如建筑业尊鲁班为祖师爷,纺织业该叫祖师奶奶的,是黄道婆。各行各业的人们对自己本系统的主管祖师爷,一般也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用一个比较现代化的名词,就是崇拜权威。
到了清朝出了个诗人名赵翼,他的诗道:“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此公是够狂的,居然敢说李杜文章“不新鲜”了。但是依我看,赵翼在当时是算得上一个思想解放的人物的,他的“各领风骚数百年”论,真是一个大突破。
这些年来,随着许多新学科的出现及传入中国,不少科学家成为本领域的佼佼者,于是权威越来越多,拜在门下的人也与日俱增。我之担忧,并不是权威的多起来,这当然是大好事。但一位权威,在欧风东渐的二三十年代创造了某项成就,当时蔚为壮观,光彩照人,万人仰慕。到五十年代他还是权威,七十年代还执牛耳,到了八十年代,同仁、后生发明了什么,还得拿到他面前去认可,这就不是什么值得乐观的事了。某权威二十年代创造了成就,是国人幸事。到八十年代,他的权威地位岿然不动,却是国人之不幸了。
权威的兴衰本来就是很自然的事。赵翼的“各领风骚数百年”论,是囿于那个拖辫子的时代,小农经济缚住头脑,敢说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已经很具胆识了。而今天,“各领风骚数十年”都仍嫌太久,客观上是“各领风骚没几年”,甚而至于越短越好。不断地有人脱颖而出,去动摇权威的地位,才是一大幸事。
当今的时代,知识的陈旧周期加速。十年前的饱学夫子,学富五车的权威,若不进行知识更新,今天就可能肚里空空如也。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文学等领域也并不是绍兴花雕,越陈越好。“年长者为乡里之智者”的观念,大大地动摇了。
所谓“各领风骚”,应该是在一个时代里,对本学科领域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才人”不是祖师爷,更不是头上有光环的神。“才人”“各领风骚”三五年,就是值得入史册的了。最有希望的是年轻人,他们并不只有匍匐着去拜祖师爷的份儿,谁都可以立志去“领”几年“风骚”。因此赵翼的诗可以改改了,“各领风骚没几年”是大趋势。(原载《解放日报》,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