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一个法国工人家庭的生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01
第3版()
专栏:法国通讯

一个法国工人家庭的生活
本报记者 翟象乾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记者通过法中友协介绍,来到巴黎北郊的克里西市,访问了一个姓塞朗迪的工人家庭。
这是一个无子女的两口之家。丈夫是一家私营研究机构里的绘图员,不久前升任小头头,妻子在一家公立服务公司当工人。
话题一开始就转到工资问题上来。塞朗迪先生月薪九千五百法郎左右。据说法国现在的平均工资是六千法郎,那末这一工资水平可以说是不低的了。但是夫人的月薪只有四千三百法郎,只比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稍高一些。塞朗迪先生解释道:“有技术和没技术的工资相差很多,而私营企业的工资又比公营企业的高得多。”
但这只是名义工资,所得税和社会保险费扣除之后,两人合计每月实际收入是八九千法郎。说到开支,饮食是最大一项,要花五千法郎,水电煤气费一千多,所幸他们住的是政府补贴的“低租金住房”,房租便宜,只二百法郎,而且还得小有节余,以备不测之需,因此手头并不宽裕。
夫妇两人多年来省吃俭用,七年前买了辆小汽车。至于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话这些东西,法国社会已司空见惯,塞朗迪夫妇也不例外。但除此而外,室内陈设相当简单。他们尽管可以带薪度假,但夫妇两人从未出国旅行过,昂贵的歌剧票他们难得问津一次。
谈到他们的业余生活时,塞朗迪先生坦率地说,“我们没有订报纸,平时也不看书”,他的夫人在旁插话:“我们没有时间,就靠看电视和听广播了解世界大事,看电视也只是为听听新闻,有时也看影片。因为早上六时前就得起床准备上班,一天劳累下来晚上九时左右才得休息。”
塞朗迪一家同法国无数工人家庭一样,生活在八十年代的社会条件下,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生产工艺水平日益提高,但又面临经济危机和失业的威胁,他们无疑都有自己的欢乐和哀愁,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但是应该怎样继续撰写他们未来的历史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