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和一位农民的对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02
第2版()
专栏:通讯

和一位农民的对话
林荣强
时间:1985年4月17日下午
地点:山东省齐河县大夫营乡后营村农民李吉举的
家里
(李吉举把我让进屋,坐下。迎面墙上,有一面紫红色的锦旗,锦旗上绣着“勤劳致富”四个金色的大字。)
问:李大爷,您多大岁数了?有五十吗?
李吉举笑了起来:你真象是算出来的,我今年正好五十岁。
问:您现在是远近闻名的专业大户啦。这两年,您主要从事什么?
李:去年,我跑运输,我有两辆汽车,再就是养鸡,养了五千五百只鸡。今年,我办了个小石灰窑,又买了辆“黄河”。(黄河牌卡车)
问:您每年收入多少钱?
李:大前年、前年,都是两三万,去年八九万。
(说到这里他笑了)如今,我富得出了名,前些年是穷得出了名了。九口人吃饭,六个半大小子,老大二十二,老二二十,一个差两岁地那么排下来,老六是十二岁。晚上躺在炕上,一大排。我愁住哩!弄一帮光棍子在家里,这不毁了吗?
我想,去关外吧。队长说,别去啦,要不,你拉个地排子车吧,一个月给队里交六十元钱,记二百工分。
问:那时候,二百工分多少钱?
李:一个工分六分钱,二百工分十二元。这就有点出路了。我又包了个压面条机,1979年余下两千斤小麦,这可顶了大用了。1980年,我想安个磨。队上说,你有过“事”,还能安磨吗?我一听,又不大敢了。
问:您有过什么“事”?
李:那是1968年,因为孩子多,我拉了四百元钱的帐,贩了五吨化肥,赚了七百元钱。因为这个,我被判了七年徒刑。其实,我也是被逼得没法子。(我鄂然了。)
问:您是哪年出来的?
李:1975年,我回来一看:孩子都长起来了,家里更穷了。总得想个办法呀,我计划着中午去拔青草,晒干了去卖。我一年要是拔它两三万斤,也能卖一千多元钱。可干部熊(批评)我:你中午拔草,下午给队里干活还有力气吗?你说我怎么干?怎么干也不是!
问:您刚才说,1980年想安个磨,又不大敢,后来安上了吗?
李:安上啦。那时候,形势就好多了,周围公社已经有人安了。到了1981年,我一家伙弄了“三个一万”。
问:您还怕政策变吗?
李:不怕了。从去年我的心就踏实了。去年,我买了四千只小鸡。没想到引来了县里好几位领导同志。乡里张书记对我说,他们都是来支持你的,让你吃颗“定心丸”。打那,我就泼开干了,买了两辆汽车。以前,我就有条件,一直不敢买。又办了鸡场,今年种了一千棵树,养了二十头猪。(李吉举兴奋起来,脸越发红了。)现在,我给孩子分了工:老大管油坊,老二、老三开汽车,老四管鸡场,老五在县城学照相,老六在中学念书。四个媳妇我打算让她们管面粉加工厂。从1980年,我一年娶一个媳妇,老五今年也订了婚。我这情况变化太大了。原先,我根本就没做过这个梦。
农民进入城镇务工经商,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件大事。支持农民这一行动,不能光口头说说而已,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场地问题,有的可以走街串巷,有的可以在街头巷尾临时摆摊设点,有的则需要有个固定的房舍。这些,不能单靠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来解决,需要各级政府重视,列入议事日程,统筹安排才行。 ——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