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建设生态渔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02
第5版()
专栏:建议

建设生态渔业
夏世福
渔业,无论捕捞或养殖,都是以渔业生物为劳动对象,以水域为劳动资料的水产生产事业。在同一单位面积的水体里,投入同样的劳力、技术与资金,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有时相差会非常悬殊,原因在哪里呢?就捕捞来说,是因为渔业自然生物资源有丰歉;就养殖来说,是因为水域天然饵料、肥沃度有高低。合起来说,就是水域生产力有大小。
水域生产力的大小,是由水域里生活的各种生物和水域环境条件之间长期形成的物质与能量的循环转化状态来决定的。水里大量的生物是浮游植物,它们被浮游动物所食,前者的有机物和能量转移到后者的身体中去,小鱼小虾吃浮游动物,大鱼又吃小鱼小虾,凶猛的鲨、鳐类又吃一般的鱼类,物质和能量就这样一级一级转换。最后,动植物的尸体被微生物分解还原为无机物质回到水中。这样的循环称为生态循环。在循环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保持着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只有在这个时候水域才能提供最大的生产力。
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如暴风雨、严寒、酷暑、海啸、病虫害等,良性循环和生态平衡会受到破坏,达到新的平衡需要较长时间。人为的原因,如环境污染,捕捞过度,盲目围垦,堵塞生物洄游通道,也必然破坏自然界的良性循环和生态平衡。现在市场上的大小黄鱼很少见了,滩涂泥蚶苗没有了,河蚧苗回不来了,等等,都是由于阻碍了原来的生态循环,破坏了生态平衡所造成的。
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会给渔业生产带来严重后果:总产量停滞不前;渔获物组成变化频繁,形不成稳定的优势对象。现在大小黄鱼、带鱼、牙鲆、鳓鱼等少了,而原来未受注意的种类如渤海的对虾、黄海的鲱鱼、东海的鲳鱼、马面鲀等成了主要捕捞对象。捕捞压力进一步加大,这些种类也维持不了很长时间。目前鱼产量虽未减少,但质量已大不如前。
怎样才能恢复生态平衡呢?最主要的办法是要疏通渔业的渠道,将我国渔民生产的积极性和捕捞力量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古人治水有疏有堵,以疏为主。今人治渔也只能采取同样办法。多年来近海渔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熟练的渔业劳动力,应把它作为主体建立远洋渔业公司,并吸收社会上各行各业的游资,发展外海和远洋捕捞。建议对近海四百马力以下的渔船实行限制船数,同时在沿岸三十米水深以内,投放人工鱼礁,放养对虾、黑鲷、牙鲆、石斑鱼等以增殖资源。岸边投礁放养鲍鱼、扇贝或移植大型藻类。浅海滩涂筑港或采取网箱养殖及贝类放养、改土施肥等措施进行增殖生产。此外,相应的配套工程,如鱼虾的饵料工业体系、苗种供应渠道、产品综合利用加工都要搞起来。
生态渔业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生态效益的开放式渔业,把自然资源中使用价值较小的东西变成有用的东西。要科学地合理地利用近海水域,如海面养海带、紫菜,中下层养石花菜、贻贝,海底养鲍鱼、海参等。目前在海带施肥时,70%肥料流失,丰富了浮游生物,这些浮游生物可作贻贝、鲍鱼、海参等的饵料,它们的排泄物又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养分得到多层次利用。
生态渔业是高效益、无废品、多层次、开放式、综合型的渔业,是改革渔业的大问题。如何成为现实,需要实践。先可以在一个城市、一个渔村、一个渔港、一个综合养殖场试点,然后推广,形成一片。这样逐渐发展,我们就会进入水产品大大丰富的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渔业就可以在我国建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