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用汇和创汇大有学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03
第1版()
专栏:

用汇和创汇大有学问
本报评论员
这几年,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引进外国的先进产品、设备、技术、经营管理方法,这对推动我国的四化建设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有些部门和企业的领导人,在引进方面,多是着眼于争外汇、争项目、争设备,至于引进当中需要认真注意哪些问题,技术、设备引进之后怎样发挥作用,以及怎样增加出口,多创外汇,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则不大考虑。只重视引进,忽视消化,只重视用汇,忽视创汇,这是当前经济工作中应该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
浙江省湖州第一毛纺厂,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它的设备全部是从外国引进的,在不长的时间里,取得两次补偿贸易,两次当年投产,当年还清外债。厂长郑富生在引进之前,周密调查研究,进行充分论证,“千方百计让国家减少支出”,“尽力把事情办成”;引进之后,努力学会和掌握技术,加强管理,使引进和出口、用汇与创汇相结合。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搞开放,搞引进,经常同“洋”设备、“洋”技术、“洋”办法打交道,因此,对“洋”不能不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能不树立正确的态度。“洋”不能同资本主义划等号,学习“洋”的、引进“洋”的,谈不到什么“崇洋媚外”,对这一点现在没有多大异议了。要注意的是另一方面,“洋”也不能与先进划等号。我们摆脱了一种盲目性,不可陷入另一种盲目性。郑富生说:“国外设备先进是相对的,有不合理处是绝对的。”这话讲得好。对外国的好东西,尊重而不迷信,虚心而不自卑,学习而不照搬,才能使这些好东西真正为我所用,为我生财,为我创汇。
我们的基本国策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时积极开放、引进。虽然企业情况不同,引进、创汇的方式和见效迟早不同,但掌握引进之道,精通治厂之道,增加出口,多创外汇,是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重要要求,是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商品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和企业领导,只有认真总结经验,深入钻研有关知识,增强对引进和创汇的管理能力,才能提高商品的竞争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