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应重视的问题——从上海看引进工作中的消化、吸收和创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03
第2版()
专栏:述评

应重视的问题
——从上海看引进工作中的消化、吸收和创新
本报记者 章世鸿
这几年,国家从国外引进的设备和技术愈来愈多,这是推动我国早日实现四化所必需的。但是,当前存在的问题是:消化、吸收、创新工作跟不上去。这样,我们在引进后取得的经济效益往往不理想,自身科技水平的提高也不够快。
引进以后怎么办?怎样把别人的东西很快变成自己的东西,通过消化、吸收、推广、创新来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最终达到国产化的目的?这个问题在许多人头脑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现在,对引进有一种片面的认识,只满足于引进技术的使用,从这里得到一些眼前利益,有的企业甚至把引进的先进技术“保密”起来,其结果不但造成各行各业大量重复引进,而且也很难使先进技术开花结果。引进而不抓消化,势必造成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性。在技术进步瞬息万变的时代,一旦引进的技术落后了,那还需要不断引进;特别是各种零部件自己不能生产,所花的外汇将不知其数。据上海市的调查,引进一条生产线,花钱有限,引进零部件则是“无底洞”,两三年时间,所花外汇超过一条生产线的费用。
其实,引进的真正的效益只有从消化、吸收、创新后才能体现出来。上海有些消化工作做得好的企业已经尝到了这种甜头。例如,上海人民电器厂引进低压电器制造技术后,立足于开发,下很大工夫用这种先进技术来改造老设备,而且自制新设备。国内的原材料、元器件同这种新设备不适应,他们就同国内的原材料工厂紧密合作,试制成功六种新材料,经过测试,质量完全符合要求。这样一来,不但促进了产品的更新换代,而且大大加速了整个企业的技术改造,也带动了国内原材料、基础元器件生产技术的发展,其效益就很难用眼前的收入来计算。
这几年,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工作,愈来愈引起上海各经济部门的重视。据上海八个工业局统计,从1980年到1982年引进的四百八十九项先进技术,到去年,已经有二百多项开花结果。通过消化吸收后,研创出具有我国特色的新设备。上海的消化工作开始由基层企业自己安排,而目前开始组织各行业的协作,对一些重点产品进行一条龙开发,也就是把主机厂、辅机厂、原材料器件厂以及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组织起来,进行系统的技术开发。这样做,可以使开发的产品系统配套,各个环节协调衔接。如,上海市纺织局将消化吸收工作正式列为局重大科研项目,拨给一笔科研费用;成立了由研究单位、大专院校、机械制造厂和进口设备单位组成的四结合消化吸收小组,列出重点,分工消化,并且定期交流经验,创造出集体经验,使科技成果成为共同的财富。现在,有两项先进织机的软课题已经通过鉴定,这是纺织业掌握先进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许多科研人员通过消化吸收,整理出可行性的第一手技术资料,水平提高很快。他们说,这比出国考察或进修得到的好处还要大。
在上海,一支消化、吸收、创新队伍正在逐步形成,这是一个喜讯。
上海还准备把消化成果不断向全国推广。为了把这项工作推向前去,当前面临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要使各企业对消化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进一步清除只顾眼前利益的本位主义思想;二是要成立一个统筹消化工作的总的领导机构;三是要有一些比较明确的经济政策,首先要在重大项目上解决一些经费问题。许多人认为把钱花在这方面比花在盲目重复引进设备上更有价值;四是对消化引进技术的成果要采取保护政策,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上海市正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