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职工的“知音”——魏殿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03
第4版()
专栏:

职工的“知音”——魏殿英
本报记者 尹品端
4月30日上午,辽宁省盖县总工会主席魏殿英与来自全国各条战线的一百二十二位先进模范人物代表一起,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全国总工会授予的“五一劳动奖章”。下午我去访问她时,首先向她表示祝贺,她谦虚地说:“我追求的不是什么荣誉,而是对党、对人民的事业能有所贡献。”
今年四十七岁的魏殿英同志,给盖县职工做的好事,好比盖县金秋季节的苹果,谁也数不清;她给盖县职工带来的温暖和力量,就象涛涛的辽河水,难以斗量。
在魏殿英家里和办公室,备有三四十个笔记本,分别以“知音”、“准绳”、“难忘”等名目独立的“存档”。在“知音”笔记本里,记录着近四百个职工的姓名、问题,分别划着“√”、“?”和“×”等符号。“√ ”表明问题已经解决;“?”表明情况尚不明朗;“×”表明问题还没有结果。
我请魏殿英同志谈了几件打“√”的事。她略加思索后说:“1984年4月,盖县总工会接到满族红旗乡中学李生发老师的来信。李老师是一位五十年代大学数学系毕业的老教师,1978年左腿因病做了截肢手术,乡里为他安了假肢。经过几年磨损已经报废,安一个新的需要一千二百多元,他来信是请工会帮助他安上新的假肢。以便重登讲台。看了这封信,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我知道,知识分子自尊心强,不到万不得已,是绝不会伸手的。我们过去工作没有做好,现在再也不能让他们失望了。我还想到,全县遇到困难的职工不会只一个李生发,我们不能等这些人都难到抗不住的时候再解决。为此,我们县总工会的干部分三路到全县七十二所中小学,对三千六百九十三名教师的健康状况和医疗条件做了全面调查。发现有二十六名教师有急、重病需要尽快治疗。我们奔走于县政府、财政局、营口市总工会等单位,筹集到七千多元,解决了这些教师治病的困难,李生发老师也安上了新的假肢,重新登上了讲台。”
一次,魏殿英到盖县纸箱厂了解情况,发现这个由盲、聋、哑和痴、呆、傻组成的自负盈亏的工厂,工人劳动强度很大,工资收入却特别低,她心中十分难过。她找县民政局长建议改善该厂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改善工人生活。现在该厂工人的收入普遍有所提高。
去年腊月二十八下午,盖县造纸厂女工赵炳文来到县总工会,诉说了她已离婚,因病每月只能拿劳保工资十八元多,还带着一个小孩,生活困难,要求补助。魏殿英立即给该厂打电话,但没找到人。她当即把身上仅有的十元钱交给了赵,劝她回去好好包顿饺子过年。春节过后,魏殿英及时与造纸厂联系,使该厂给她适当的补助。
魏殿英以自己的工作和行动,赢得了全县职工的爱戴和信任,也受到当地党和政府以及上级工会组织的表扬嘉奖。去年以来,盖县县委、营口市总工会、营口市委、辽宁省总工会分别授予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工会干部”、“模范干部”和“优秀工会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