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远航归来的汇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04
第3版()
专栏:

远航归来的汇报
中国首次南极考察编队总指挥 陈德鸿
去年11月20日至今年4月10日,我国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国家海洋局,遵照邓小平同志关于“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的题词精神和国务院的指示,成功地组织进行了我国首次南极洲和南大洋考察。参加考察的有国家海洋局“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海军“J121”打捞救生船、南极洲考察队和南大洋考察队共五百九十一人,分别来自全国六十个单位。
两船编队两渡太平洋,两进大西洋,挺进南极海,总共航行七十五天,行程四万八千九百五十五点二公里,等于绕地球一圈多。船队先后避开了迎面而来的台风,克服了比较严重的发动机故障,战胜了十二级以上南极气旋风暴和惊涛骇浪的袭击,胜利地开辟了从我国到南美洲、从西太平洋到南大西洋的新航线,安全无损地把考察人员和物资运送至南极洲。这次远航也为我国的航海事业培养了人才,检验了设备,积累了经验。这是我国南极考察的第一个收获。
在南极洲建立我国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编队的基本使命和中心任务,也是标志着我国的南极考察事业进入一个崭新阶段的战略性行动。编队挺进南极后,经过对乔治岛的诸湾沿岸的九个地段进行精心实地勘察和反复比较,正确地选定了在乔治岛的西南端菲尔德斯半岛建立我国南极长城站。
在二分之一的时间为风暴的恶劣天气里,在经常遇到浓雾、冰山、浮冰的海况下,两船人员利用小艇和直升飞机连续奋战十七天,把包括各种大型施工车辆、建筑材料、站内设备在内的五百吨物资安全卸运上岸。
建站工作是在乔治岛上一片旷古荒原上进行的。那里,地下是寒冷的冰化水,头上常常是呼啸的风暴、弥漫的大雪。南极洲考察队的五十四名队员身居经常被风暴吹翻、被雨雪压倒的简易帐篷,同海军突击队战士一起连续奋战。他们趴冰卧雪,不畏艰险,不顾个人的伤痛疲劳,仅仅用了二十六天就建起了包括两栋高架式主体房屋、四栋木板房、现代化的气象观测场、大型的通信天线阵和发电设施以及码头、广场、简易直升飞机停机坪在内的中国南极长城站。
与此同时,南大洋考察队和“向阳红10号”船南北跨越七个纬度,东西跨越十四个经度,在海况极其复杂、恶劣的南极海中开展了南大洋考察活动。考察船有一半以上时间在风暴中航行和作业,并曾遇到一个十二级以上的强烈风暴。当高达十二米左右的涌浪象山丘一样从四面八方扑过来、巨浪漫过船头飞掠甲板、使船体严重抖动震响、主机时而空转、舵效时而失灵的紧急危险情况下,编队实行严密的组织,船长坚定沉着地驾船,全体船员严格地执行命令,科学家们奋不顾身地抢救国家财产,终于胜利地完成了南大洋考察任务。
通过在南极洲和南大洋进行的考察活动,我国科学工作者第一次获得了南极多学科综合考察的大面积丰收。在长城站站区附近,科学工作者们初步摸清了那里的地质、地貌、生物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气象、地球物理、海洋环境和高空大气物理等学科的考察,取得了一批宝贵的标本、样品、数据和资料。它们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在南大洋进行的考察包括了海洋生物、水文、气象、化学、地质、地球物理等六个学科、二十三个项目。考察海区包括磷虾富集区、南极圈海域、南设得兰群岛西部海域及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四个区域。此外,还对乔治岛的诸湾和利文斯敦岛海湾以及南极半岛西侧水道进行了考察。在十万平方公里海域内测得了大量的水深、重力、磁力数据,获得了数以万计的数据、样品和资料。
在考察中,我国科学工作者取得了十四项突破性的可喜成绩。柱状地质取样管在四千一百二十米深海洋盆取得了入土六点三米的沉积样品;国产温盐深自动计录仪测得了三千多米各层水深的完整资料;国产抛弃式浪高仪测得了极圈附近10级风时的浪高;用科研样品网捕获了较大数量的磷虾,并首次进行了三个多月的活体培养和食性研究,并已将活体磷虾带回国内;从水体、沉积物和磷虾体内分离和培养出近千株不同门类的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取得了从水深一百米至一千五百米的上百种和个体特大的底栖生物;国产重力仪、磁力仪连续运行和拖曳三个多月,在航速十八节和恶劣的海况下,取得了清晰完整的资料,这在国内属于首创;测得了极区连续两个多月的气象资料和一个十二级以上风力的强气旋风暴的个例资料,等等。
在极区航行和考察中,考察船挺进南极圈(南纬66°33’),取得了极区的宝贵资料;还组织了三十六人登上南极半岛西侧探险,对半岛西侧建站条件做了实地考察,用国产大船和小艇驶进复杂的半岛海区和狭窄的水道,登上南极本土大陆,是个很有意义的尝试。
在往返横渡太平洋的航行中,我国科学工作者还首次对太平洋进行了全程观测,为研究海洋地质、大地构造、板块理论和海底扩张学说,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次南极考察的成功,是全国各有关方面通力协作的结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实施指挥管理的结果,也是军民团结并肩奋战的结果。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全国几十个部委的上百个单位为我们研制、供应了必需的仪器、设备、物资。系统工程学等现代指挥管理办法在计划编制和组织实施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人民解放军以及全国人民的关注、鼓励和支持,是我们完成任务的最有力保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