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他们在春天里归来——访回国定居的藏胞嘎多锡雄和林仓晋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05
第4版()
专栏:

他们在春天里归来
——访回国定居的藏胞嘎多锡雄和林仓晋美
本报通讯员 官健文 本报记者 沈纯
新绿爬上北京的树梢,回国定居的藏胞嘎多锡雄和林仓晋美来到了首都。
三十九岁的嘎多锡雄,出生于西藏江达县,是四川白玉县嘎多寺第三活佛。四十七岁的林仓晋美,是四川省德格县林仓土司的后代。他们流亡国外二十六年后,于今年3月2日踏上了他们决定定居的祖国的土地。跟随他们回来定居的有锡雄的父母、妻子、侄女和晋美的女儿等。
1982年,嘎多锡雄第一次回国探亲。他带着怀疑而来,抱着好感归去。第二年,他率领一个藏胞参观团回国观光,林仓晋美就是参观团副团长之一。回顾这两次回国的情景,嘎多锡雄说:“通过耳闻目睹,亲身感受,我觉得祖国虽然有过挫折,但变化很大,成就是辉煌的。”他们到了西藏和四川的藏区,到了北京、苏州、杭州、上海等地,所见所闻,消除了他们多年的疑虑。他们看到祖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都得到了贯彻落实,群众有了信仰自由。这使他们很快作出了回国定居的决定。
四川省白玉县河坡乡,是嘎多锡雄当活佛的地方。“文革”期间,这个乡八百多户人家,只有四十匹马。1982年,嘎多锡雄回来探亲时,河坡乡已有八百多匹马。1983年,当他再次回来时,马匹数量已超过一千。这一年,藏民们穿着毛料藏服,骑马列队欢迎他。他走进藏民家,见屋里铺着地毯,马圈里拴着马。
“我的家乡没有活佛的家乡那么富,现在大部分藏区还比不上沿海和内地。”林仓晋美的话正好给嘎多锡雄作了补充。“但是,同过去相比,藏区的变化很大。过去,少数贵族很有钱,大部分人贫困。现在不同,群众的生活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他接着说,有些国家虽然很富,但不是大家都富,“象我国政府这样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利,让人民都富,在国外是少有的。”锡雄和晋美都说,中央领导同志对他们不咎既往,真诚地欢迎他们回来,就连普通老百姓也都如此。在他们回国探亲、参观期间,老百姓都不回避他们。他们无论同谁交谈,对方都推心置腹,热情诚恳,毫不顾虑。他们对此感受颇深。
长期流落异国,生活上虽说过得去,感情上却是有缺欠的。这是林仓晋美的感受。他说:由于离开了自己的祖国,总觉得缺少了一种很重要的东西,心里不踏实。当然,也可以加入别国国籍,但是,作为一个藏民,我是一个中国人。他说:“回国后,心里踏实,心情舒畅,一个多月,身体也长胖了。”说毕,他自己笑了。
思归之心,虽早已存之,但直接促使他们作出抉择的,还是国内的社会现实。他们回国参观,祖国正当冬去春来,百废正举,百业始兴,农村改革初见成效,神州一片生机。嘎多锡雄颇为感慨地说:“如果这时候仍然流落他乡,空耗岁月,只会对不起祖国、对不起民族、对不起同胞。”
嘎多锡雄和林仓晋美都不赞成搞西藏独立。他们说:“西藏独立毫无意义。”他们感觉到,国外的大多数藏胞都不愿搞西藏独立。但是,许多人对国内缺乏了解,有的人在犹豫,有的人还怀疑共产党的政策。他们说,我们先行回国定居,就是要以我们的行动,以我们在国内定居的事实,向在国外的藏胞表明中国政府的确是既往不咎,真心实意欢迎我们回来;政府的政策是稳定的,可以信赖的。
过去,他们闻知国内搞“文革”,许多寺庙及其珍贵文物遭到破坏,非常遗憾和痛心。回国后,他们看到政府正确的宗教政策得到了落实,一些寺庙业已修复,觉得“不应该老是回头看,要向前看。”嘎多锡雄说:“作为宗教人士,我并不迷信,但是,有的信教群众分不清宗教与迷信的区别,我愿在这方面作出努力,帮助群众划清这个界限。”
他们还表示,要为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加强民族团结和四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