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红二方面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06
第5版()
专栏:学点革命史

红二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由湘鄂西根据地的红二军团和湘赣根据地的红六军
团,经1934年10月会师,于1936年7月正式合编而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支部队在贺龙、任弼时等率领下,南征北战,历尽艰险,战功卓著。
1928年3月,由周逸群、贺龙等组成的湘西北特委举行桑植武装起义,建立了湘鄂边的第一个县苏维埃政权。7月,组成以贺龙为书记的湘西前委,部队改编为红四军,贺龙任军长。1929年6月,桑植、鹤峰两县连成一片,初步形成了湘鄂边根据地。
7月,以周逸群为书记的鄂西特委将游击大队扩编为鄂西游击总队,周逸群兼总队长,初步形成了洪湖根据地。12月,鄂西游击总队扩编为独立第一师,段德昌任师长。1930年2月,独立第一师又扩编为红六军,孙德清任军长(不久由邝继勋继任),周逸群兼政委。全军约六七千人。7月4日,红四军与红六军在湖北公安会师,并于中旬组成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前委书记兼政治委员。至此,湘鄂西根据地初步建成。
1930年9月,邓中夏任湘鄂西特委书记、红二军团前委书记兼政治委员。红二军团由于执行“左”倾冒险主义方针,离开根据地攻打大城市,造成重大伤亡,洪湖根据地受到严重摧残。1931年1月至4月,洪湖根据地军民粉碎了国民党的两次“围剿”,渡过了难关,武装力量得到了发展。同年3月,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贺龙任军长,邓中夏任政委。
这时,党派夏曦到洪湖,任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开始全面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1931年5月,湘鄂西特委代理书记周逸群遭敌伏击,不幸牺牲。6月,红三军创立了以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根据地。1932年3月,红三军接连取得襄北作战的几次胜利,部队迅速发展到一万五千余人。但后来由于未能打破敌人的第四次“围剿”,红三军被迫于9月退出洪湖根据地,向湘鄂边实行战略转移。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行军作战,于12月撤至湘鄂边的鹤峰山区,完成了七千里的远征任务,部队减为九千人。之后,红三军转战湘鄂川黔的过程中,由于几经错误的“肃反”,包括段德昌在内的大批领导干部被杀害,致使部队减至三千人左右,湘鄂西根据地全部丧失,濒临覆灭的边缘。在此严重形势下,红三军于1934年5月撤至贵州东部。6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沿河县枫香溪召开会议,决定在黔东创建新根据地。7月,在贵州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政权——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从此,红三军结束了两年无根据地作战的痛苦,并为以后同红六军团会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红六军团是1933年6月在以任弼时为书记的湘赣省委领导下组建的,辖红十七师和红十八师,共六千人。根据党中央的命令,1934年8月,红六军团九千七百余人,在中央代表任弼时和肖克、王震三人组成的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领导下,撤出湘赣根据地,突围西征,向湖南中部挺进。8月12日,正式成立红六军团领导机关,肖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治委员。红六军团转战两个多月,行程五千余里,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打破了十倍于我军兵力的围堵,于10月24日在贵州东部的印江县木黄与红三军胜利会师,完成了战略转移的任务。会师后,红三军恢复了红二军团的番号,约四千四百人,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红六军团约三千三百人,肖克、王震仍分任军团长和政治委员。当时,两个军团未建立统一的领导机关,以红二军团总指挥部统一指挥两个军团。
10月28日,红二、红六军团由黔东向湘西进发,以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开辟新的根据地。11月26日,成立了湘鄂川黔省委,任弼时任书记,同时成立湘鄂川黔革命委员会和军区,贺龙兼革委会主席和军区司令员。12月,相继建立了永顺、大庸、桑植县苏维埃政权,湘鄂川黔根据地初步建成,部队发展到一万七千余人。1935年2月1日,红二、红六军团组成以贺龙为主席的革命军事委员会分会。此后半年多时间,红二、红六军团在反“围剿”中,采取积极防御和运动战的作战方针,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攻,毙伤敌军万余人,缴枪万余支,在战略上牵制了湘、鄂敌军,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
1935年9月,国民党调集一百三十个团的兵力,再次对湘鄂川黔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红二、红六军团决定退出湘鄂川黔根据地。11月19日,由桑植刘家坪出发,开始长征。
红二、红六军团的长征,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桑植至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红军突围西征后,强渡澧水、沅水,横扫湘中,进入贵州。国民党先后调集十几倍于我军的优势兵力,向我军“穷追猛剿”。我军曾两度计划在贵州的东部和西部创建新根据地,但因敌情严重,均未能实现。随后,我军又决定退出贵州,进入云南,北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1936年4月底部队渡过金沙江后,进入雪山地区。这里人烟稀少,气候恶劣,物资奇缺,给养困难。我军以六军团为右路,二军团为左路,连续翻越几座大山,以惊人的革命毅力,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于7月2日在甘孜与四方面军会合。党中央电令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合编为红军第二方面军,将原属一方面军后编入左路军的红三十二军改归二方面军建制,原二军团指挥部改为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肖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李达任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
第二阶段:从甘孜至静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合。两个方面军会合后,党中央作出迅速北上,尽快实现与红一方面军会合的决定。但是,张国焘继续进行反党分裂活动,妄图欺骗拉拢红二方面军共同反对党中央。他的阴谋活动,遭到红二方面军领导和广大指战员的抵制和反对。由于朱德、任弼时、刘伯承、贺龙、关向应等的坚决斗争,张国焘才被迫同意北上,与党中央会合。党中央对二、四方面军并肩北上极为关切,7月27日批准成立中共西北局,张国焘任书记,任弼时任副书记。根据岷(州)、洮(州)、西(固)战役计划,二、四方面军决定共同北上抗日,从甘孜出发,越过雪山草地,于8月到达甘肃南部。接着,以红四方面军为左路,红二方面军为右路,分别向会宁推进。9月,二方面军连克四个县,渡过渭水,穿越西(安)兰(州)公路。10月8日,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22日,红二方面军到达静宁县的兴隆镇、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完成了历时十一个月零四天,行程一万六千里的长征。至此,胜利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的伟大会师。
1936年11月,二方面军又配合一、四方面军,取得了山城堡战役的胜利,给胡宗南第一军以沉重的打击,对实现国内和平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25日,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辖第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三个师,其中一二○师是以二方面军为主力改编的,贺龙任师长,肖克任副师长,全师共一万四千人,辖两个旅,原红二军团改为三五八旅;红六军团改为三五九旅。这支英雄的抗日部队,在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巩固晋察冀边区,开辟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和保卫陕甘宁边区等斗争中,继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肖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