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在开拓中积聚力量——近两年来部分军事题材中篇小说读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06
第7版()
专栏:文艺评论

在开拓中积聚力量
——近两年来部分军事题材中篇小说读后
周政保
新时期的军事文学不断地涌现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优秀作品,如《西线轶事》、《高山下的花环》等。近两年来,则呈现出强健而富有锐意的奋进态势。整个军事文学领域,尤其是中篇小说的创作生机勃勃。从《山中,那十九座坟茔》、《啊,索伦河谷的枪声》、《鸽哨》、《凝眸》、《没有战功的老军人》、《康巴阿公》、《神岗四分队》、《大冰河》、《沉默的冰山》、《穿迷彩服的儿子在微笑》、《横槊捣G城》等一批中篇佳作所透露的信息来看:军事文学正在开拓中积聚力量,以迎接新的浪潮的到来!
如果不是孤立地对两年来的军事题材中篇小说的创作实践作出品评的话,可以看到,军事文学创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向纵深地带挺进的、而且是十分自由的发展阶段。题材的扩展,寓意的深化,形式的更新与多样化,以及审美意识的提高与作品生命力的增强,都凸现出一种开拓性的当代精神,一种洋溢着求索风尚的艺术品格,一种在思想深度及容括量方面大显身手的创造气度。特别是在人物的塑造上,这些中篇小说提供的形象与性格,是新鲜、独到、富有历史感与当代色彩的。《山中,那十九座坟茔》中的郭金泰、彭树奎,《啊,索伦河谷的枪声》中的冼文弓、刘明天,《凝眸》中的古朴、古沉星,《没有战功的老军人》中的那位值得敬重的“老军人”,《康巴阿公》中的那个曾经是红军的“康巴阿公”,以及其他作品中的那些各具特色的主人公,都是一些来自现实生活、但在以往的军事文学中从未有过的军人形象。艺术的创造性在于新的发现与新的表达,在于新的开掘与新的生活信息的传递——如果不是苛求的话,在这些人物身上,是不难见到这种特质的。诚然,这些新的人物还不能说全都是严格意义上的典型形象,但他们的性格内涵中所包孕的思情意蕴与独特色彩,却是充满了创造性与典型气息的。
我们常说军事文学是英雄主义文学。但英雄主义总是表现为一种历史的或社会的范畴,它所包容的应该是属于时代的思想感情与民族精神。纵观这两年的军事题材中篇小说,可以看到,小说中的英雄主义描写获得了更富有审美价值的深化。《山中,那十九座坟茔》中的郭金泰,是一个可以被称为“英雄”的人物,但这个普通营长的英雄主义精神,是与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经历的磨难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个饱经风霜的军人,他一方面反抗着,一方面又服从着;他最后死了,他的死,既是正义的献身,又是罪恶的牺牲品。英雄主义的精神不仅可以体现在真正的英雄人物身上,也可能被体现在普通人、甚至是有缺损的人的思想行为中。可以认为,在继《西线轶事》、《高山下的花环》之后,现阶段的英雄主义精神的描写,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丰富、厚实、深沉与悲壮。在这些作品里,英雄主义精神所包含的,不仅仅是顽强与勇敢,而是比顽强与勇敢更沉重、更需要意志力量的一种结晶体。因此,这些作品在展现当代军人的英雄主义精神时,既不躲开矛盾,也不回避失败;而不少刻画得颇为成功的人物,大都是在困苦、挫折、乃至失败中显露其“英雄本色”的。在一些作品中,英雄主义精神的描写,并不构成它们直接的美学目标;但作品所要诉诸给读者的,是一种属于全民族的沉思品格与奋进气质——我们也确实从这些作品的英雄主义精神的真诚展现中,感受到了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所具备的那种承担苦痛与走向胜利的素质、力量与气度,以及那种意识到了的民族使命感和自觉性。
军事文学不是一种狭窄的行业文学,而是一种独特的,比军人生活本身更富有思情意义与艺术层次的文学品种。两年来的军事题材中篇小说的创作实践说明,这种“超越题材”的自觉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山中,那十九座坟茔》所描写的,是一种令人深思的悲剧性历史现象。对“龙山工程”的描写所蕴含的审美价值与思考,显然是大大超越了“龙山工程”本身。《凝眸》所具体反映的生活内容,是特定时空意义上的两军对峙,但作品所要求索与追寻的,是一种民族的意愿,一种属于时代的海涛般的深深思考。而《啊,索伦河谷的枪声》使我们看到一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的光辉图画。从表面上看,这些中篇小说描写的都是军人生活与军旅情感形态,但在真正的思情寓意方面,却已挣脱了题材的限制而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扩张与推进。这种超越和拓展,也许,正是我们的军事题材小说痛苦地寻求了多年的艺术道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