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是军人,又是和平事业开拓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07
第4版()
专栏:

是军人,又是和平事业开拓者
“本条约不禁止为了科学研究或任何其它和平目的而使用军事人员或军事设备。”
——《南极条约》第一条第二款
最近,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发布通令,给海军J121打捞救生船记集体一等功,表彰船上官兵执行南极科学考察和建站任务作出的突出贡献。与此同时,海军党委作出决定,号召海军全体指战员向他们学习。
J121船和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结伴组成我国首次南极考察船编队,在近一个月内远航四万里。在南极半岛,J121船的海军官兵又和南极洲考察队队员一起,顶风雪,涉冰海,冒严寒,历尽千辛万苦,冲破重重险阻,只用短短四十五天时间,就建成了我国在南极的第一个科学考察基地——南极长城站。
在南极的外国科学家们深深钦佩中国军人参加南极考察创造的业绩:“中国军人为和平利用南极创立的功勋,将载入人类史册。你们是军人,又是和平事业开拓者!”
搏击风雪 连战告捷
1、2月份的南极,虽是黄金夏季,但也到处是冰雪覆盖,气温有时比祖国北方的冬天还寒冷,尤其伤脑筋的是三天两头刮一次暴风雪,更增加了岛上施工的艰苦性。
还是在首战南极抢建卸运物资码头的时候,1月4日大清早,海军官兵们穿着潜水衣,站在齐腰深的冰海里,正干得满头大汗。突然,海上刮起了大风,接着,冰粒、雨雪一起下。刹时间,大风卷着海浪、冰粒、雨雪,一齐向官兵身上扑来,有的人被呼啸的大风和咆哮的海浪掀倒在冰海中。
水兵李秀谦,开始站在齐胸深的海水中,拧紧钢架的一颗颗螺丝。风浪一次次把他卷倒,他一次次爬起来;冰冷的海水如针扎似的刺得他手发痛,他咬紧牙关坚持战斗。李秀谦拧完螺丝,又爬到钢架上抡锤打桩,“叮当叮当”地把一根根铁桩打牢在海底。被称为“南极暴君”的暴风雪越刮越凶。李秀谦双手冻得麻木了,一锤砸下去,锤没有打在前桩,手却砸到了后桩尖,中指的一条肌腱被砸断了。伤口一寸多长,骨头外露,鲜血直冒。考察队员颜其德和陈善敏看见了,惊叫一声:“小李,你的手受伤了!”因为冻麻木了,李秀谦一点也不知道疼痛,只是把手伸进海水里洗掉鲜血,继续一锤一锤地作业。陈善敏扔下手中的活,一把拽住小李的手说:“快跟我上岸找医生包扎。”长城站站长郭琨看到同志们在风雪冰海中这样奋战,又感动又心疼。他以命令的口气叫海军官兵停止作业,到帐篷里休息避风,并让考察队员拿来白酒,给大家驱寒。可是,谁也不肯离开。
经过五天,在海军官兵和南极洲考察队员的共同奋战下,一座长二十九米,宽六点二米,深三米的码头,比原计划提前三天建成了。
海军官兵们顾不得休息,接着打响了建站第二仗。一批批物资从J121船吊装到一条条运输艇上,运往刚建好的长城站码头,卸到建站施工现场。谁知卸运物资刚刚开始,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暴风雪袭来了。连续五天,十级以上的暴风席卷鹅毛大雪横扫而来,乔治岛民防湾内涌浪滔天,连最能搏击风浪的南极风暴海燕,也经不住狂暴风浪的袭击丧了生。
南极只有冬夏两季之分,乔治岛一带3月15日起开始进入冬季。按计划,长城站建设必须在2月20日前完工,考察船编队必须在3月初前撤离。可是刚过去的这场暴风雪,使卸运物资中断了五天!J121船海军官兵摩拳擦掌地说:“老天爷夺走我们多少时间,我们一定要抢回多少时间!”
从J121船锚泊点到长城站码头,中间要经过涛声如雷的法尔兹海峡东部、浪花飞溅的多斯莫罗斯岛暗礁群、石林险峻的哈夫思里角和浅滩密布的洛斯安德斯岛水道。官兵们驾驶运输艇,来回穿梭于艰险的航道,把施工用的各种机械、车辆、站房保温墙板等,源源运往长城站码头。
夜,已经很深了。神奇的南极夜太阳高挂天边,周围的雪山、露岩、冰川,还有站在海滩上的企鹅,躺在浮冰上的海豹,清晰可见。
“哈哈,多么迷人的不夜天呵,就让我们来个大战南极不夜天吧!”
于是,一场夜战开始了……失去的时间终于被抢了回来,J121船海军官兵按时完好无损地完成了卸运全部建站物资的任务。
大局需要 全力以赴
按照事先拟定的计划,建站物资卸完以后,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立即离开乔治岛民防湾,驶往南大洋执行考察任务,J121船留在原地或开到附近海面进行航海和气象等考察,南极洲考察队的五十四名队员,负责在岛上建站施工。
“要在2月20日前完成两栋主体房屋的施工任务,五十四名考察队员能行吗?”J121船的海军官兵关心地议论着。
“我们应该派人去支援!”
“计划上可没有这一条啊!”
J121船指挥组决定派副指挥蔡淳先上岛了解情况。
蔡淳找到站长郭琨说明来意。郭琨坦率地说:“论吃苦精神,考察队员个个都是好样的,论知识水平,个个都是高超的。现在施工全面展开了,只是感到五十四双手不够用。不过,你们的考察任务也很重啊!”
蔡淳说:“建站是大局,只要大局需要,我们无条件服从,全力以赴。”
夜里,J121船会议室灯光明亮,指挥组作出决定:从明天起,组织突击队,每天上岛参加建站施工。
第二天,指挥员赵国臣,副指挥何纯连、蔡淳,还有船上的其他领导干部,率领两个突击队一早便来到岛上,和考察队员并肩干了起来。顿时,刨挖地基深坑铁锹碰击鹅卵石的“叮当”声,浇筑混凝土基座振荡器发出的“哒哒”声,以及“早日建成长城站,让五星红旗在南极高高飘扬”的口号声,汇成一片,回荡在乔治岛海空。一栋站房的二十七个混凝土基座浇筑出来了,原计划三天完成的任务,只用一天就干完了。
考察队员们惊叹说:“解放军同志真是名副其实的突击队,有这样的突击队做后盾,建站施工一定能按时完成!”
能工巧匠 大显身手
建站施工转入安装墙板和内装修了。整天使枪弄炮的手干这种精细的技术活,能行吗?考察队的建筑专家不免有些放不下心。
事实怎样呢?
两栋房子的轻质保温墙板,海军官兵组成的突击队块块安装得符合技术指标要求。
固定钢结构框架和墙板,共有一万多颗螺丝。螺孔对螺孔不能有厘毫之差。海军官兵们一个个简直都成了绣花姑娘,拧上去的螺丝没有一颗返工,没有一颗歪斜松动。
十二名海军官兵和部队职工组成的技术小分队开到岛上来了,站房内装修需要的电工、焊工、木工、管工这里应有尽有。他们和考察队的行家里手结合在一起,按照施工图纸要求,把密如蜘网的线路、管道接上、拉好,把各种预制的部件、材料,妥贴地安装到规定的位置上。
2月16日晚上,刚竣工的中国南极长城站第一次启用自己的餐厅,考察队员用茅台酒慰劳建站功臣海军J121船官兵。站长郭琨和副站长董兆乾、张青松端起酒杯,走到一个个海军同志面前向他们敬酒。
新华社记者 邱为民
(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海军官兵在参加建设长城站的劳动。 邱为民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