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北京化工三厂引导职工支持国家搞好改革 围绕物价改革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08
第2版()
专栏:

北京化工三厂引导职工支持国家搞好改革
围绕物价改革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 (记者夏俊生)北京化工三厂党委在全厂进行的“形势与改革”教育中,引导职工破除在物价问题上的旧观念,认识物价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支持国家搞好改革。
北京化工三厂党委在调查职工的思想情况中发现,有些职工对价格改革存在着模糊认识。有的职工分不清合理的价格调整与乱涨价的区别,只要是价格变动就反感;有的职工担心物价改革会降低生活水平,对价格改革有一种紧张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厂党委决定在全厂开展一次“形势与改革”的教育,把正确认识物价改革作为这次教育的一项内容。他们组织职工学习中央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物价改革的报告、讲话,请人讲解价值规律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大家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围绕“形势大好为什么还要调整物价”,“改革物价会不会引起轮番涨价”,“物价调整会不会降低人民生活水平”等问题,开展讨论。
一些同志把社会主义条件下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理解为物价冻结,认为物价有变动不是好事。厂党委办公室主任诸业璧联系广州市场的变化谈了自己的看法。1982年春她回广州探亲,当时广州市场上副食品供应非常紧张,鱼三元多钱一斤,肉凭票供应,鸡蛋平时见不到。今年1月她又回广州探亲,市场情况已大不一样,活鱼才一元四角钱一斤,猪肉又鲜又瘦,排骨、猪肝样样有。她说,广州的市场变化为什么这么大,主要是把价格搞活了,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东西多了,价格也就下来了。这个事实说明,物价长期冻结,不按价值规律办事,就会形成有价无货,有钱买不到东西。合理地调整物价,可以促进生产的发展,对国家对人民都有好处。
一些同志认为,凡是价格变动都必然带来人民实际生活水平的下降。通过讨论,明确了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厂劳动服务公司副总经理孟凡华说,过去物价长期不动,职工的工资也好多年没动过。我一个月三十七元钱拿了十六年。这几年物价是提了不少,但职工调整了工资、有了奖金和各种补贴,收入增加得更多。过去,我们两口子一个月的工资一共才七十多元,现在各种收入加起来有二百多元,增加了两倍。家里添置了洗衣机、电冰箱、彩色电视机,银行还有点存款。只要平心静气地算算帐,再看看家里的摆设,就不能否认,这几年虽然有些商品的价格有所提高,实际生活水平也有提高。
对于物价长期冻结和由于物价不合理而影响生产、影响人民生活的现象,广大职工都有切身体会。化工三厂在对职工进行物价改革的教育中,引导职工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大家提问题,大家来回答,互相启发,共同提高认识。有的职工从社会上火柴二分钱一盒几十年不变,工厂赔钱不愿意生产,造成供应紧张的事实,联系到本厂一些产品的价格情况,说明价格不改革,商品生产难以发展。有的职工说,过去总认为工资不断增加、物价永远不动才好,但这根本是不可能的。我国多少年物价一点儿不动,东西越搞越少。把价格搞活,物资丰富了,比冻结物价物资紧缺,对老百姓更有好处。
一些在旧社会生活过的老职工,分析了物价改革与旧社会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全面上涨的根本区别。副总工程师徐守诚说,旧中国的当权者不顾人民死活,靠乱发票子剥夺老百姓。我们现在的物价改革完全是为人民着想,是有领导、有计划、在物资比较丰富的基础上进行的,并采取了许多不让人民实际生活下降的措施。因此,价格改革决不会出现旧中国那种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情况。
化工三厂对职工开展物价改革的教育虽然开始不久,却已收到显著的效果。对物价改革乱嚷嚷、说怪话、发牢骚的少了,积极主动宣传物价改革意义的多了。许多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职工表示,要正确对待物价改革,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供销部门和劳动服务公司的职工表示,在产品经销活动中要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决不乱涨价,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搞好物价改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