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胞波情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08
第6版()
专栏:

胞波情深
柯贤伟
陈毅副总理生前赋诗赞颂中缅友谊云:“彼此为近邻,友谊长积累,不老如青山,不断似流水。”中缅两国确是山水相连的亲密邻邦,两国边境上村寨相望,鸡犬相闻。许多地方,两国边民血统、语言和风俗习惯相同,自古以来就和睦相处,结成了亲戚般的胞波情谊。中缅友谊就象滔滔的怒江和萨尔温江的江水一样,源远流长。
历史上受侵略、受压迫的相同遭遇和战后捍卫民族独立、维护亚洲及世界和平的共同愿望,把中国和缅甸连结在一起,使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在新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
缅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自1950年6月建交时起,两国关系进入了崭新阶段。三十多年前,中国和缅甸共同倡导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些著名的原则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不仅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称颂和赞同,在广泛范围成为指导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而且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可以说,中缅两国正是执行这五项原则的典范。
在通过友好协商圆满解决历史上遗留的问题方面,中缅两国同样堪称模范。吴奈温总统1960年1月访华时,同周恩来总理共同签署了中缅两国政府关于边界问题的协定,同年10月,两国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这是新中国同邻国通过和平协商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它为中缅友谊的巩固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两国领导人从五十年代起建立的相互信任、相待以诚的深厚情谊,对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起着极大推动作用。而多年来的相互支持、相互援助、真诚合作、共同发展的国家关系,又为反帝反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崇高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可以说,建交三十五年来,尽管国际风云变幻,中缅两国人民的真诚友谊是始终不渝的。
中缅两国领导人的相互访问,在国与国之间也属最多。周恩来总理生前曾九次访缅,吴奈温主席十二次访华,刘少奇主席于1963年和1966年两次访问缅甸。两国其他领导人也多次进行了互访。近些年来,中缅两国领导人的相互访问更为频繁。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副总理于1978年初带着中国人民对缅甸人民的诚挚友谊访缅,受到极为热烈、隆重的欢迎。缅甸舆论盛赞“邓小平阁下不但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而且受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81年1月,赵紫阳总理就任后应邀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就是缅甸。在这期间邓颖超主席也曾应邀访缅。两国领导人亲密往来,使中缅传统友谊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
多年来,中缅两国本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精神,不断加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特别是近年来,中缅两国之间的贸易有较大的发展,我国从缅甸进口的主要商品有大米、木材、铅锭和玉石等。缅甸以盛产宝石闻名于世。二十多年来,中国成为缅甸每年举办的珠宝交易会上最大的翡翠买主。而根据两国签订的两个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中缅两国工人和技术人员携手合作,已在缅甸陆续完成了一系列经济建设项目。缅甸的滚弄吊桥、太可桥、比邻糖厂、密铁拉纺织厂、毛淡棉火电厂等,都是两国人员并肩用汗水浇灌出来的朵朵友谊之花。缅甸国家体育馆和筹建中的仰光—丁茵大桥等工程,也必将在两国人员的合作下胜利完成。去年中国和缅甸两国政府又签订了新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两国政府还在共同探索和扩大合作的领域和方式。所有这一切,已为南南合作提供了富有成效的经验。
俗话说,亲戚越走越亲。最近短短半年里,中缅两国又有三位领导人互走亲戚:去年10月底到11月初,吴山友总统访华,这是他就任缅甸总统三年后对邻国的首次访问;今年3月,李先念主席访缅;如今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主席吴奈温又应邓小平主任的邀请前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这充分表明了中缅两国之间的胞波情谊与日俱增。正如邓小平主任在欢迎吴奈温主席的宴会上强调指出的那样:“不仅我们这一代人,而且要世世代代,使中缅友好合作关系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我们可以深信,吴奈温主席此次访华,必将为不断加强中缅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和两国人民传统的胞波情谊,作出重大的贡献。(附图片)
仰光港是缅甸最大的商港。缅甸出口货物的百分之九十五和全部进口货物在此港装卸。
段廷常摄(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