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飘落在大地的消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5-05-09
第8版()
专栏:春潮曲

飘落在大地的消息
萧复兴
今年打春以后,春雪下了好几场,真是好年景。俗话讲:牛马年,好种田呀!
那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的雪花,晶莹透明,沾衣欲湿,扑面不寒,落在黑黝黝的土地里,立刻化为团团温馨的热气,让人感到喜悦。那一片片六角形的春雪,真象是春姑娘洒向人间的花瓣哩。
我来到北京郊区昌平县踩河村的时候,天上正微微飘落着细碎的小雪花。这个人们去往十三陵参观必经的小村,靠在公路旁边。以往几次经过这里,都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如今,一片两层小楼的新房,远远便可望到。它一下子从一个贫寒、不起眼的柴禾妞,出落得漂亮了,楚楚动人了。
陪同我参观的沙河乡乡长吴会泉同志和我同岁,今年三十七,原来就是踩河民办小学的老师。自然,他对这里的情况最摸底。他指着展览厅旁接待室里一位瘦瘦的中年人,告诉我:“这就是王德俊同志。”哦,王德俊倚在挺排场的沙发上,那劲头哪里看得出一丝农民的样子,倒象是接见外宾的外交官哩。话又说回来了,农民是什么样子?非得是破毡帽头、对襟棉袄、一双鲇鱼一样大棉靰鞡吗?时代和生活在重新塑造农民的形象。
踩河村人建起的飞达电器厂似乎就是他们今日的新形象的象征。飞达生产的斜坡测试仪,填补了国家的空白。以往,从日本进口一台需要五万三千元,现在自己制造只用一万两千元。他们的产品行销全国,连深圳都有他们的业务点。农民,可不能小看,厉害呀!难怪他们富得流油。不过,农民能搞这种高精尖的东西,总让人疑惑不解。
吴会泉告诉我:“我们农村缺什么?就是缺一样:没有文化,没有专业技术人才。踩河请城里的技术人员来,去年一年就来了二百多,其中高级工程师二十一人,工程师六十五人。”
“你们有什么高招,请来这么多能人?”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凡是来的人,给踩河一年创造纯利一万元以上的,奖励五百到一千元。创造纯利五十万元以上的,奖励六十平方米小楼一座。”
“嗬!那每月付给他们的工资呢?”
“这,暂时保密。你要愿意来,我们可以细谈!”吴会泉诙谐而慧黠地一笑。
农民也清楚了知识的力量,这真是有意思得很,如果有越来越多的踩河村涌现,城里流向农村的技术力量越来越多,这会逼迫得城里人对技术力量非要采取措施不可哩。如果还只是给他们微薄工资,还只是让他们三代同堂,挤在拥挤不堪的小屋里,谁不想拣高枝而栖呢?竞争和流动,会使时代充满生气。城里人趾高气扬、鄙薄农村的时代过去了。
更有意思的是,踩河村赚了钱,除了盖房、买彩电、买家具、买两千多元一张地毯之外,更拿出一笔大钱,自己培养大学生。他们与河北大学商量好了,第一批五十八人已经入学,三年之后,便成为踩河自己的第一代大学生。他们的胃口实在不小,技术力量多起来,不仅不依靠城里,还要往城里输送哩。“将来城乡差别谁给取消?靠工人恩赐?中国八亿农民,恩赐得过来吗?还得靠自己!”吴会泉说得不动声色,却是很有点儿气魄。
细碎的春雪,还在轻轻飘落,一片片,虽然不大,却带来春天一股股撩人的清新气息。呵!是它?还是他?泄露了令人向往的春消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